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要闻
  • /

    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025-09-10 16:49:06 来源:川观新闻

    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议

    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9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了解医共体服务管理运行、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等情况。

    川观新闻记者 李淼 摄影 田为

    9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运行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当前民生实事推进和“十五五”发展谋划,扎实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

    施小琳到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发展中心,了解医共体服务管理运行、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等情况。在随后召开的专题会上,省卫生健康委汇报全省医共体建设进展,财政厅、省医保局和省人大代表、德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德阳市委会主委吴泳等发言。施小琳指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梳理工作重点、明晰发展目标,加强协同联动、推广先进经验,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让群众少生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施小琳强调,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和高能级医院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顺畅运行,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等,科学高效整合配置各方资源力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全覆盖。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域医卫次中心、乡镇社区医卫服务机构等建设,建立医共体医疗管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中心,实行岗位、人员、财务等八个方面统一管理,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梯次下沉,筑牢基层服务网底。要健全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激励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管理,加大对基层试点探索、奖补资金等倾斜支持,用好医保支付“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改革经验,建立人员资源科学配置激励机制,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推动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病患同心同向,更好促进服务优化提升、运营降本增效。要推动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务实管用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应用,提升基层医疗能级水平;持续完善人口和健康地图,加快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涉医数据互联互通、安全共享,加强诊疗数据分析,促进医疗资源精准优化配置、服务管理智能高效;通过首台套等方式,加快移动诊疗、外骨骼机器人等成果转化应用。要高质量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政府工作举措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

    副省长杨兴平主持会议。省政府党组成员胡元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要闻
  • /

    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025-09-10 16:49:06 来源:川观新闻

    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议

    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9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了解医共体服务管理运行、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等情况。

    川观新闻记者 李淼 摄影 田为

    9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调研医共体建设运行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当前民生实事推进和“十五五”发展谋划,扎实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

    施小琳到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发展中心,了解医共体服务管理运行、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等情况。在随后召开的专题会上,省卫生健康委汇报全省医共体建设进展,财政厅、省医保局和省人大代表、德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德阳市委会主委吴泳等发言。施小琳指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梳理工作重点、明晰发展目标,加强协同联动、推广先进经验,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增效,让群众少生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施小琳强调,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和高能级医院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顺畅运行,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等,科学高效整合配置各方资源力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全覆盖。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域医卫次中心、乡镇社区医卫服务机构等建设,建立医共体医疗管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中心,实行岗位、人员、财务等八个方面统一管理,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梯次下沉,筑牢基层服务网底。要健全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激励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管理,加大对基层试点探索、奖补资金等倾斜支持,用好医保支付“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改革经验,建立人员资源科学配置激励机制,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推动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病患同心同向,更好促进服务优化提升、运营降本增效。要推动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务实管用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应用,提升基层医疗能级水平;持续完善人口和健康地图,加快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涉医数据互联互通、安全共享,加强诊疗数据分析,促进医疗资源精准优化配置、服务管理智能高效;通过首台套等方式,加快移动诊疗、外骨骼机器人等成果转化应用。要高质量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政府工作举措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

    副省长杨兴平主持会议。省政府党组成员胡元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