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破题“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9-03 17:50:48

    7月15日,贵州省盘州市保基乡厨子寨村热火朝天,一场茶叶管护技能培训会在田间地头进行着。

      “像这样大型的技能培训会我们已经举行了十几次,群众从一开始的不理睬到现在经常挤破脑袋,大家想脱贫、谋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厨子寨村第一书记朱玉平说道。

      保基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厨子寨村更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9.87%。乡党委书记李金平告诉记者,过去厨子寨自然条件艰苦,耕作方式传统,且技术缺乏,村民们“等靠要”思想严重,生活十分困难。

      深度贫困村要摆脱贫困,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突出问题,首先要解决生计的问题,破题的关键是发展产业。首先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全面推行“四个三”攻坚举措。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深度贫困村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按时打赢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解决深度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三率一度”,补短板、强弱项,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实现重点区域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对象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工作打法更加精准,确保深度贫困村按时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不愁吃,确保“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坚持把贫困群众吃饭问题摆在首位,重点关注贫困户基本口粮储备,达到有米、有油、有菜和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具。聚焦不愁穿,确保“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关心贫困群众缺衣少被情况,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群众过冬御寒衣物、被褥等物资。引导贫困户讲卫生,保持衣服干净整洁、摆放有序、换洗及时。聚焦教育保障,确保“全部就读、严格控辍、保证质量”。落实深度贫困村控辍保学包保措施,兑现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入校就读的儿童,落实送教上门的“五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聚焦医疗保障,确保“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报尽报。对常见病、慢性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深度贫困村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配齐常用基药,方便群众就近就地看得起常见病、慢性病,不因大病重病影响基本生活。聚焦住房问题,确保“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质量,全面完成深度贫困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加大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危旧房拆除力度,完成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性评定,确保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力度,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加快“两个社区”创建,确保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同时,还要聚焦饮水安全,确保“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聚焦产业扶贫,确保“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聚焦环境整治,确保“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奋力开创农村产业革命新局面,尽锐出战攻克深度贫困村,确保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要求,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思路,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和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截至目前,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2395户次,查处取缔无证经营51户,完成抽检1879批次,快速检测5242批次,办理食品案件160件,罚款134万余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实食品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保障食品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树牢食品安全理念。始终牢记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就是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一失便万无”“生命至上”的理念,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敢于动真碰硬,真正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二是构建齐抓共管格局。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齐心协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着力构建起“政府管理、行业自律、部门协同、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共管共治共享工作格局。三是扣紧安全责任链条。建立食品安全齐抓共管责任机制,纵向压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织密织牢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强有力的举措推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一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探索建立风险监测评估、信息报告、评议考核、责任约谈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畜禽水产品、冷链市场专项、网络食品市场专项治理。二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把食品安全法治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培训,努力提升市、县、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监管能力。三是狠抓食品安全风险化解。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深入排查治理风险隐患,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净流”“扫雷”“利剑”行动,依法依规取缔一批“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食品安全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

      守底线,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一是守牢要素准入底线。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日常规范、前端处理,加快推进食品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生产、流通等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并向社会公示,严把市场准入关。二是守牢源头防控底线。紧盯“田间地头”,下大力气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保鲜和出售、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工病死畜兽肉等突出问题,督促指导食品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自检、分类抽检、主动送检等有效形式,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生产加工源头,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守牢执法监管底线。加大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执法检查力度,对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最痛恨担忧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出快手、下重拳、零容忍。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务实重行、担当尽责,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守牢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

      作者:胡琳琳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破题“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9-03 17:50:48

    7月15日,贵州省盘州市保基乡厨子寨村热火朝天,一场茶叶管护技能培训会在田间地头进行着。

      “像这样大型的技能培训会我们已经举行了十几次,群众从一开始的不理睬到现在经常挤破脑袋,大家想脱贫、谋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厨子寨村第一书记朱玉平说道。

      保基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厨子寨村更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9.87%。乡党委书记李金平告诉记者,过去厨子寨自然条件艰苦,耕作方式传统,且技术缺乏,村民们“等靠要”思想严重,生活十分困难。

      深度贫困村要摆脱贫困,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突出问题,首先要解决生计的问题,破题的关键是发展产业。首先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全面推行“四个三”攻坚举措。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深度贫困村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按时打赢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解决深度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三率一度”,补短板、强弱项,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实现重点区域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对象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工作打法更加精准,确保深度贫困村按时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不愁吃,确保“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坚持把贫困群众吃饭问题摆在首位,重点关注贫困户基本口粮储备,达到有米、有油、有菜和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具。聚焦不愁穿,确保“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关心贫困群众缺衣少被情况,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群众过冬御寒衣物、被褥等物资。引导贫困户讲卫生,保持衣服干净整洁、摆放有序、换洗及时。聚焦教育保障,确保“全部就读、严格控辍、保证质量”。落实深度贫困村控辍保学包保措施,兑现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入校就读的儿童,落实送教上门的“五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聚焦医疗保障,确保“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报尽报。对常见病、慢性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深度贫困村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配齐常用基药,方便群众就近就地看得起常见病、慢性病,不因大病重病影响基本生活。聚焦住房问题,确保“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质量,全面完成深度贫困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加大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危旧房拆除力度,完成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性评定,确保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力度,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加快“两个社区”创建,确保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同时,还要聚焦饮水安全,确保“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聚焦产业扶贫,确保“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聚焦环境整治,确保“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奋力开创农村产业革命新局面,尽锐出战攻克深度贫困村,确保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要求,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思路,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和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截至目前,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2395户次,查处取缔无证经营51户,完成抽检1879批次,快速检测5242批次,办理食品案件160件,罚款134万余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实食品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保障食品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树牢食品安全理念。始终牢记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就是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一失便万无”“生命至上”的理念,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敢于动真碰硬,真正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二是构建齐抓共管格局。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齐心协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着力构建起“政府管理、行业自律、部门协同、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共管共治共享工作格局。三是扣紧安全责任链条。建立食品安全齐抓共管责任机制,纵向压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织密织牢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强有力的举措推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一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探索建立风险监测评估、信息报告、评议考核、责任约谈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畜禽水产品、冷链市场专项、网络食品市场专项治理。二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把食品安全法治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培训,努力提升市、县、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监管能力。三是狠抓食品安全风险化解。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深入排查治理风险隐患,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净流”“扫雷”“利剑”行动,依法依规取缔一批“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食品安全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

      守底线,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一是守牢要素准入底线。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日常规范、前端处理,加快推进食品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生产、流通等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并向社会公示,严把市场准入关。二是守牢源头防控底线。紧盯“田间地头”,下大力气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保鲜和出售、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工病死畜兽肉等突出问题,督促指导食品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自检、分类抽检、主动送检等有效形式,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生产加工源头,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守牢执法监管底线。加大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执法检查力度,对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最痛恨担忧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出快手、下重拳、零容忍。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务实重行、担当尽责,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守牢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

      作者:胡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