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脱贫攻坚需要勇做“愚公”

    2020-08-28 21:58:20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我们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已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带领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滦平县委书记赵振清说。

      进入2020年下半年,脱贫攻坚正在加劲冲刺,奋斗的身影愈加忙碌。河北省滦平县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全国不少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届满,“申请留下来,打完这一仗”,一定要亲眼见证乡亲们脱贫致富。广大扶贫干部不畏繁难、坚毅前行,以持之以恒的劲头与贫困作斗争,坚守着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这些感人的事迹给予我深深的感触和启发,让我不由想起“愚公”二字。结合当下全国各地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我认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勇做“愚公”。

      坚守初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搬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其间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困难和挑战面前,愚公没有选择退缩逃避,坚持移山初心,挑起时代重任。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只有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以担当精神和创新实干能力,动大脑筋、下大力气,真心实意为贫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才能收获贫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誉和拥戴。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脚步丈量基层的土地,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立定志向、选准目标,心无杂念地把扶贫工作抓好抓实抓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创造性、系统性、整体性地谋划推进工作,做到不避难、敢担责,用实干赢得尊重、用业绩赢得民心。

      锲而不舍,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愚公移山既要一锹一镢“叩石垦壤”,还要一箕一畚“运于渤海之尾”,更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常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脱贫攻坚“决非一日一时之攻”,这是一场持久场,拼的是恒心,拼的是韧劲,拼的是毅力,需要长期作战、持久作战,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只要还有一人未脱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也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了。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深水区,除了要让未脱贫户尽快脱贫外,更要对已脱贫但仍处于临界状态的脱贫户加强动态监管理、积极关注,防止返贫,需要付出较之前百倍千倍的艰辛努力。在扶贫路上,不能“忽冷忽热”,而是要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在扶贫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

      志智双扶,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愚公移山的认识依据是“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在实施过程中先“聚室而谋”,形成共识后“毕力平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不能总是靠“输血式脱贫”,要创新思维,在“造血式脱贫”上下功夫。近年来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扶贫开发贵在“扶志”,重在“扶智”,成败之举在于“志智双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底见效,更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深刻领会和把握愚公移山精神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立下“愚公志”,让百姓真正挖掉穷根子,过上好日子。(白米镇  成皓月)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脱贫攻坚需要勇做“愚公”

    2020-08-28 21:58:20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我们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已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带领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滦平县委书记赵振清说。

      进入2020年下半年,脱贫攻坚正在加劲冲刺,奋斗的身影愈加忙碌。河北省滦平县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全国不少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届满,“申请留下来,打完这一仗”,一定要亲眼见证乡亲们脱贫致富。广大扶贫干部不畏繁难、坚毅前行,以持之以恒的劲头与贫困作斗争,坚守着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这些感人的事迹给予我深深的感触和启发,让我不由想起“愚公”二字。结合当下全国各地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我认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勇做“愚公”。

      坚守初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搬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其间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困难和挑战面前,愚公没有选择退缩逃避,坚持移山初心,挑起时代重任。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只有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以担当精神和创新实干能力,动大脑筋、下大力气,真心实意为贫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才能收获贫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誉和拥戴。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脚步丈量基层的土地,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立定志向、选准目标,心无杂念地把扶贫工作抓好抓实抓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创造性、系统性、整体性地谋划推进工作,做到不避难、敢担责,用实干赢得尊重、用业绩赢得民心。

      锲而不舍,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愚公移山既要一锹一镢“叩石垦壤”,还要一箕一畚“运于渤海之尾”,更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常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脱贫攻坚“决非一日一时之攻”,这是一场持久场,拼的是恒心,拼的是韧劲,拼的是毅力,需要长期作战、持久作战,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只要还有一人未脱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也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了。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深水区,除了要让未脱贫户尽快脱贫外,更要对已脱贫但仍处于临界状态的脱贫户加强动态监管理、积极关注,防止返贫,需要付出较之前百倍千倍的艰辛努力。在扶贫路上,不能“忽冷忽热”,而是要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在扶贫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

      志智双扶,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愚公移山的认识依据是“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在实施过程中先“聚室而谋”,形成共识后“毕力平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不能总是靠“输血式脱贫”,要创新思维,在“造血式脱贫”上下功夫。近年来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扶贫开发贵在“扶志”,重在“扶智”,成败之举在于“志智双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底见效,更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深刻领会和把握愚公移山精神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立下“愚公志”,让百姓真正挖掉穷根子,过上好日子。(白米镇  成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