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6:07:36
“我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以前住在山里,全家收入就靠他每月在外打工的2800元工资。”走出大山,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罗云的生活变了样。现在,她在五金电子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周末还到合作社产业园务工,儿女们就近上学。“我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出门两分钟就到工厂。能在家门口挣钱,对腿脚不便的我,就是最幸福的事!”罗云说。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罗云生活大变样,不仅找到稳定的工作,还创造了小孩上学的良好条件,真是两全其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组合拳”,不仅让贫困户搬得进,还要住得稳。
建立社区党支部,群众感情有归宿。此前,住进搬迁安置社区后,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变了,不少群众直呼不适应。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谁带头,谁领跑”是首要问题。36岁的郑安元以前在浙江一家餐饮企业做管理,有着10年党龄的她去年成为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脑筋活、有魄力,靠着好口碑,郑安元做起工作来很顺手。“郑书记很有方法,家庭矛盾、邻里冲突、卫生问题,她上门调解后,总能妥善解决。”四合社区居民谢家平说。
发展新社区工厂,促进群众就业有实效。汉阴县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在社区成立劳务公司,每个安置点至少建1处新社区工厂或社区车间,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据悉,汉阴县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建社区工厂28家,1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此外,汉阴县在搬迁安置社区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划地到户、委托代管、务工取酬等方式,让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的搬迁群众就近务农。
建立好服务中心,搬迁人民需求有保障。此外,为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学、医、养”等服务需求,汉阴县加快推进“八个服务中心(5+X)”建设,“5”即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保障共性需求;“X”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民事矛盾调解、文体活动、红白理事等服务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八中心’已全面运行,初步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了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介绍。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长远,做好规划,补足短板,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合江县九支中学 祝家琴
2020-08-12 16:07:36
“我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以前住在山里,全家收入就靠他每月在外打工的2800元工资。”走出大山,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罗云的生活变了样。现在,她在五金电子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周末还到合作社产业园务工,儿女们就近上学。“我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出门两分钟就到工厂。能在家门口挣钱,对腿脚不便的我,就是最幸福的事!”罗云说。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罗云生活大变样,不仅找到稳定的工作,还创造了小孩上学的良好条件,真是两全其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组合拳”,不仅让贫困户搬得进,还要住得稳。
建立社区党支部,群众感情有归宿。此前,住进搬迁安置社区后,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变了,不少群众直呼不适应。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谁带头,谁领跑”是首要问题。36岁的郑安元以前在浙江一家餐饮企业做管理,有着10年党龄的她去年成为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脑筋活、有魄力,靠着好口碑,郑安元做起工作来很顺手。“郑书记很有方法,家庭矛盾、邻里冲突、卫生问题,她上门调解后,总能妥善解决。”四合社区居民谢家平说。
发展新社区工厂,促进群众就业有实效。汉阴县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在社区成立劳务公司,每个安置点至少建1处新社区工厂或社区车间,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据悉,汉阴县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建社区工厂28家,1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此外,汉阴县在搬迁安置社区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划地到户、委托代管、务工取酬等方式,让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的搬迁群众就近务农。
建立好服务中心,搬迁人民需求有保障。此外,为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学、医、养”等服务需求,汉阴县加快推进“八个服务中心(5+X)”建设,“5”即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保障共性需求;“X”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民事矛盾调解、文体活动、红白理事等服务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八中心’已全面运行,初步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了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介绍。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长远,做好规划,补足短板,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合江县九支中学 祝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