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6:01:58
这个八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作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4岁的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学校人才培养。
看到800万元的捐款,人们总会赞叹,刘永坦教授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位科学家,一生的艰辛、一生的努力,取得了成就,获得了应得的奖金,却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母校,成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爱国之心跃然纸上,的确值得敬仰!
其实,刘永坦的爱国情怀,时时都在展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以“不服输,要创新,绝不向外面的封锁低头,做出对国家有意义的成果”为人生信条,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经过40年不懈探索,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20%提升到全覆盖,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终获成功,这是奉献的结晶!
早年的英国深造,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没有强大海防,就没有牢固的国家安全。真正的核心技术,任何国家都不会拱手相让,只能靠自己用智慧和奋斗去争取。为了海防的强大,1981年秋,刘永坦毅然回国,并带回了一个宏愿——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能保多远。立足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封锁,给祖国万里海防装上“千里眼”。
追梦海防,历经坎坷终圆梦。凭借着对祖国的爱,他开始创新体制雷达之路。面对同行的质疑,他没有退缩,从论证报告到研发攻坚,他总是亲历亲为,设计——试验——失败——总结——调整——再试验……跌倒了,爬起来,数不清的循环往复,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海上远距离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仅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发展的诸多瓶颈难题,更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从不足20%达到全覆盖。年过七旬,功成名就,本该歇息安享晚年,可刘永坦却没有停,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出名,不是获奖,是要像一名钢铁卫士般守卫国家。“一项任务完成了,就要开始下一项,只有研制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才能给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值得敬佩!
刘永坦不善言辞,但大家对他的敬重却丝毫不减。因为他是技术上的权威、精神上的领袖,他拥有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攻坚克难的科学作风,是团队的标杆。在刘永坦家,没什么豪华家具,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和科研资料。刘永坦夫妇俩同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一同留校任教。60多年来,夫妇二人坚守科研教学一线,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度过了大半生时光。今年时值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建校百年,他们共同做出一个决定,将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让爱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800万元的捐款数字惊人,800万元以外,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奉献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爱国情怀更是感人,令人敬佩!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2020-08-12 16:01:58
这个八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作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4岁的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学校人才培养。
看到800万元的捐款,人们总会赞叹,刘永坦教授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位科学家,一生的艰辛、一生的努力,取得了成就,获得了应得的奖金,却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母校,成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爱国之心跃然纸上,的确值得敬仰!
其实,刘永坦的爱国情怀,时时都在展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以“不服输,要创新,绝不向外面的封锁低头,做出对国家有意义的成果”为人生信条,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经过40年不懈探索,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20%提升到全覆盖,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终获成功,这是奉献的结晶!
早年的英国深造,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没有强大海防,就没有牢固的国家安全。真正的核心技术,任何国家都不会拱手相让,只能靠自己用智慧和奋斗去争取。为了海防的强大,1981年秋,刘永坦毅然回国,并带回了一个宏愿——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能保多远。立足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封锁,给祖国万里海防装上“千里眼”。
追梦海防,历经坎坷终圆梦。凭借着对祖国的爱,他开始创新体制雷达之路。面对同行的质疑,他没有退缩,从论证报告到研发攻坚,他总是亲历亲为,设计——试验——失败——总结——调整——再试验……跌倒了,爬起来,数不清的循环往复,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海上远距离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仅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发展的诸多瓶颈难题,更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从不足20%达到全覆盖。年过七旬,功成名就,本该歇息安享晚年,可刘永坦却没有停,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出名,不是获奖,是要像一名钢铁卫士般守卫国家。“一项任务完成了,就要开始下一项,只有研制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才能给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值得敬佩!
刘永坦不善言辞,但大家对他的敬重却丝毫不减。因为他是技术上的权威、精神上的领袖,他拥有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攻坚克难的科学作风,是团队的标杆。在刘永坦家,没什么豪华家具,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和科研资料。刘永坦夫妇俩同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一同留校任教。60多年来,夫妇二人坚守科研教学一线,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度过了大半生时光。今年时值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建校百年,他们共同做出一个决定,将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让爱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800万元的捐款数字惊人,800万元以外,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奉献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爱国情怀更是感人,令人敬佩!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