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18:17:25
办农家乐、开民宿、建特色小镇……近年来,各地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之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当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乡村旅游业逐步恢复,并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乡村旅游,为城镇居民打开了一扇寄情山水田园的大门,也为农村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奔向小康的大道,成为了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把乡村景色作为纽带,让游客有景可观。以美丽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城镇居民为主体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回归自然风貌、拥抱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乡土气息”,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民风民俗为约,以村落古宅为形,在规划布局上突出乡村元素,在环境营造上显现乡土特色,在生活方式上体现乡风人情,使文化理念和美丽乡村相互融合,让城里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把特色作为发展基石。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具备发展旅游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必须在特色、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如看见“远山青黛,清水寒鸭,白墙青瓦,悠悠拱桥”,就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置身于江西井冈山的山峦叠翠之中,扑面而来的是红色的文化气息,似乎闻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似乎听到了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呐喊。一个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一定是主题鲜明、融情于景。
把产业作为扶贫钥匙。乡村旅游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民朋友特别是困难群众受益没受益。各地要找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支持和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运营中,健全完善旅游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旅游红利”真正落到贫困户头上。要强化政策支持、坚持绿色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为美丽乡村留住“绿水青山”,为贫困群众赢得“金山银山”。
作者:合江县教育局 肖红梅
2020-08-03 18:17:25
办农家乐、开民宿、建特色小镇……近年来,各地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之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当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乡村旅游业逐步恢复,并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乡村旅游,为城镇居民打开了一扇寄情山水田园的大门,也为农村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奔向小康的大道,成为了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把乡村景色作为纽带,让游客有景可观。以美丽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城镇居民为主体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回归自然风貌、拥抱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乡土气息”,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民风民俗为约,以村落古宅为形,在规划布局上突出乡村元素,在环境营造上显现乡土特色,在生活方式上体现乡风人情,使文化理念和美丽乡村相互融合,让城里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把特色作为发展基石。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具备发展旅游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必须在特色、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如看见“远山青黛,清水寒鸭,白墙青瓦,悠悠拱桥”,就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置身于江西井冈山的山峦叠翠之中,扑面而来的是红色的文化气息,似乎闻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似乎听到了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呐喊。一个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一定是主题鲜明、融情于景。
把产业作为扶贫钥匙。乡村旅游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民朋友特别是困难群众受益没受益。各地要找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支持和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运营中,健全完善旅游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旅游红利”真正落到贫困户头上。要强化政策支持、坚持绿色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为美丽乡村留住“绿水青山”,为贫困群众赢得“金山银山”。
作者:合江县教育局 肖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