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艰苦奋斗,走向康庄大道

    2020-07-08 14:52:22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克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重重关卡,带领贫困群众走上向着美好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老支书艰苦奋斗,挖出10公里水渠。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远远望去,一条绝壁上的“水渠”仿佛蜿蜒的血管穿行在大山之间,向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村民们亲切地把水渠称作“大发渠”。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村民们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近10公里的“天渠”。带领群众开山修渠、走出贫困,成为老支书黄大发一生的梦想。“没有老支书黄大发带头,这个工程修不起来!”当前后历经30余年修建的水渠终于完工,清亮的渠水第一次流进村里,大家捧着渠水喝不够:“真甜啊!”

      年轻支书艰苦奋斗,修来致富路。小坝村,四川江油市最偏远的村。群山阻隔、不通公路,让小坝人世世代代受穷,村民用山货换袋盐,都要翻过几个山垭。小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青方华,誓要为村民找出一条“出路”。1992年,乡里筹措资金号召村民修路,时年24岁的青方华第一个站了出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8名青年成立先锋队,带头背炸药,用钢钎凿洞、雷管炸山,硬是建成了小坝村第一条通村公路。“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为了实现这个承诺,青方华一干就是18年。到2016年,小坝村终于打通了所有入户路。路通了,青方华又带领村民们种木耳、育香菇、养蜜蜂,想尽办法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如今,小坝村已经脱贫,正一步一步迈向小康。村民们行走在致富路上,目光坚定、脚步不停……

      大学生“村官”艰苦奋斗,打造“村官鸡”。地处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市勐秀乡,“村官鸡”品牌小有名气。创立这个品牌的,正是一名昔日的大学生“村官”——段必清。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段必清考上“村官”,来到勐秀乡户瓦村工作。如何找到适合这里的脱贫产业?——养鸡。照书本学、上网查、多方请教养鸡技术……段必清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摸索前进,逐渐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鸡司令”。加入养殖合作社的村民,户均年增收数千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为攻克脱贫攻坚的“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啃硬骨、涉险滩,奋力向贫困堡垒发起冲锋,换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作者:合江县马街中学 胡琳琳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艰苦奋斗,走向康庄大道

    2020-07-08 14:52:22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克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重重关卡,带领贫困群众走上向着美好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老支书艰苦奋斗,挖出10公里水渠。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远远望去,一条绝壁上的“水渠”仿佛蜿蜒的血管穿行在大山之间,向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村民们亲切地把水渠称作“大发渠”。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村民们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近10公里的“天渠”。带领群众开山修渠、走出贫困,成为老支书黄大发一生的梦想。“没有老支书黄大发带头,这个工程修不起来!”当前后历经30余年修建的水渠终于完工,清亮的渠水第一次流进村里,大家捧着渠水喝不够:“真甜啊!”

      年轻支书艰苦奋斗,修来致富路。小坝村,四川江油市最偏远的村。群山阻隔、不通公路,让小坝人世世代代受穷,村民用山货换袋盐,都要翻过几个山垭。小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青方华,誓要为村民找出一条“出路”。1992年,乡里筹措资金号召村民修路,时年24岁的青方华第一个站了出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8名青年成立先锋队,带头背炸药,用钢钎凿洞、雷管炸山,硬是建成了小坝村第一条通村公路。“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为了实现这个承诺,青方华一干就是18年。到2016年,小坝村终于打通了所有入户路。路通了,青方华又带领村民们种木耳、育香菇、养蜜蜂,想尽办法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如今,小坝村已经脱贫,正一步一步迈向小康。村民们行走在致富路上,目光坚定、脚步不停……

      大学生“村官”艰苦奋斗,打造“村官鸡”。地处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市勐秀乡,“村官鸡”品牌小有名气。创立这个品牌的,正是一名昔日的大学生“村官”——段必清。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段必清考上“村官”,来到勐秀乡户瓦村工作。如何找到适合这里的脱贫产业?——养鸡。照书本学、上网查、多方请教养鸡技术……段必清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摸索前进,逐渐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鸡司令”。加入养殖合作社的村民,户均年增收数千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为攻克脱贫攻坚的“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啃硬骨、涉险滩,奋力向贫困堡垒发起冲锋,换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作者:合江县马街中学 胡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