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16:36:16
减负更需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下功夫,通过建立“能者上”的成长机制;建立“我能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我敢上”的保障机制,赋予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和能量。
不破不立,“破”应该为“立”奠基让路。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破”当然重要。“立”须得有立足之处,就如毛发,总要附着于“皮”上。因此,需要“破旧”,才能为“立新”腾出地方,让出路来。问题的存在,旧方法、旧制度的不管用,正是催生新办法、新制度的契机和力量。
“破”是前提,“立”是根本。面对问题,抱怨不管用,摔罐子不管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形成并实施策略,才是以“立”为已任的体现。
破中有立,“立”可能与“破”同时发生。
不是把旧的世界全部打碎了,清扫出来了,新的世界才产生。其实,破中有立。当旧世界开始出现腐朽、裂缝、坍塌,新的世界就已在悄悄萌芽,生长。这个过程可能是隐性的,但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可能就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给人的启发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等,并非等到出现一个什么局面了,才搬来一个新世界。每个处身于该时代的人都在这个破与立中发挥着作用。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无辜者和旁观者,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当干部的更要清醒地明确这一点,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立中有破,“立”是“破”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有些石头,自己不能短期内破碎,而是被种子举起和掀翻的。“立”之新生,不仅必将取代“破”之消亡,而且是“破”得以被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不合适的需要调整,不合理的需要改进,新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在前方等着我们,人们所向往的、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已经在前方向我们招手引领。
“立”的力量,或许强大得惊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并不能阻挡后浪的脚步。绊脚石不能阻挡我们。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必将拉动它们,直至令其破碎。
找准关键,以“立”为最终的目标和宗旨。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发射了真理的光芒,“破”与“立”当然相辅相成。而同时,我们仍然要清楚,“破”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目标和宗旨,仍是建立新世界新方法的“立”。时代是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更主张积极作为。“立”才是更关键的东西。找准关键,多多建树,以“立”为已任,立己达人,建功立业,立身、立德、立心、立命,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万莉
2020-05-15 16:36:16
减负更需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下功夫,通过建立“能者上”的成长机制;建立“我能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我敢上”的保障机制,赋予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和能量。
不破不立,“破”应该为“立”奠基让路。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破”当然重要。“立”须得有立足之处,就如毛发,总要附着于“皮”上。因此,需要“破旧”,才能为“立新”腾出地方,让出路来。问题的存在,旧方法、旧制度的不管用,正是催生新办法、新制度的契机和力量。
“破”是前提,“立”是根本。面对问题,抱怨不管用,摔罐子不管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形成并实施策略,才是以“立”为已任的体现。
破中有立,“立”可能与“破”同时发生。
不是把旧的世界全部打碎了,清扫出来了,新的世界才产生。其实,破中有立。当旧世界开始出现腐朽、裂缝、坍塌,新的世界就已在悄悄萌芽,生长。这个过程可能是隐性的,但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可能就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给人的启发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等,并非等到出现一个什么局面了,才搬来一个新世界。每个处身于该时代的人都在这个破与立中发挥着作用。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无辜者和旁观者,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当干部的更要清醒地明确这一点,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立中有破,“立”是“破”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有些石头,自己不能短期内破碎,而是被种子举起和掀翻的。“立”之新生,不仅必将取代“破”之消亡,而且是“破”得以被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不合适的需要调整,不合理的需要改进,新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在前方等着我们,人们所向往的、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已经在前方向我们招手引领。
“立”的力量,或许强大得惊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并不能阻挡后浪的脚步。绊脚石不能阻挡我们。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必将拉动它们,直至令其破碎。
找准关键,以“立”为最终的目标和宗旨。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发射了真理的光芒,“破”与“立”当然相辅相成。而同时,我们仍然要清楚,“破”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目标和宗旨,仍是建立新世界新方法的“立”。时代是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更主张积极作为。“立”才是更关键的东西。找准关键,多多建树,以“立”为已任,立己达人,建功立业,立身、立德、立心、立命,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