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合江县凤鸣镇贫困村帮扶人与贫困户故事

    2020-05-12 16:43:57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幅员面积14.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辖11个村民小组,576户1968人,开展脱贫攻坚前,新洋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且无集体经济收入。

      组团攻坚,从自闭到交流。新洋村1社王贵文,因在外务工受电击,大脑受损,不信任任何人,也不与人交流说话。帮扶责任人宋燕开始帮扶时,虽然D级危改基本完工,但因厨房、厕所未建,其母亲申贵英瘫痪在床,王贵文仍住在危房内,生产用房破败不堪,新修的两间屋子未通电,没有大门,一家人都对帮扶有抵触,对脱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帮扶单位和村社干部在详细了解到该户的具体困难后,决定由“单打独斗”帮扶调整为“组团攻坚”,由擅长做群众思想工作、熟悉建筑业务的干部成立问题突击小分队,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突击队员与王贵文边开玩笑边做思想工作,软磨硬泡,王贵文终于有了表情和话语的回应,随后逐步整改,从帮扶干部和王贵文一起锯木头盖生产用房、一起打扫和整理房间、一起安床换被套,为他们家争取资金安装入户电线和大门、买新电饭煲、新电炒锅,买衣柜等一系列的真帮实扶后,终于换来了王贵文信任。王贵文不再把帮扶当外人,主动与帮扶摆起了“龙门阵”。

      不等不靠,实现自我脱贫。新洋村6社陈小兵,现年54岁,上有86岁的老母亲,双目失明,下有儿子2个,一个读在茅山小学读小学,一个在合江马街中学读高中。开展帮扶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天吃饭,脑海里整天想的就是吃低保。帮扶干部李俊梅帮扶陈小兵后,积极帮助其申请教育扶持、易地搬迁、公益性岗位、小额信贷等政策,开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扶志教育,鼓励和支持发展生产,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今的他,不等不靠,看到其村民通过养殖致富,他主动上门请教,学习养殖。2017年新洋村办起了农民夜校,他成为了全村参与农民夜校最积极的人,凭借山里人的韧性、勤劳及所学种植技术知识,他很快摸索出一套养殖技术要领。在村两委及帮扶干部帮助下,陈小兵建起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养殖猪6头、牛3头、鸡50只,鸭子50只,收入连年递增。陈小兵说:“现在,我还有两个娃娃在读书,虽说有经济压力,但只要自己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心怀感恩,投身公益事业。董朝福,新洋村6社人,家里有年迈二老常年多病(其中1人残疾)、配偶体弱不能干重活、有两子女读书,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其长女于2015年初中毕业后差点儿被迫辍学。在帮扶责任人匡燕的帮助下就读泸州医学院护理学校,帮扶责任人还积极帮助其申请助学金、危房改造、低保救助、小额扶贫信贷等政策,现有少量负债但是信心十足,正在规模化发展生猪等种养殖业。谈到帮扶责任人时,她总是说:“匡燕真的太好了,没有她的帮助,我们家房子估计到都现在都修不起”。2017年起董朝福老公徐礼文就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主动加入村公益性岗从位,当上了保洁员,在新洋村创建“省级卫生村”中任劳任怨,不管刮风下雨,尽职尽责,从不叫苦叫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朝福和徐礼文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值班点,加入到值班队伍中。他说"我是一个贫困户,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才能脱贫致富,这个时候我也要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回报社会”。

      目前,新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478人,有了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用电、用水、通讯等均得到保障,已全部脱贫。国家投入1500多万元,对交通条件和基础设进行了改善。新洋村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个,温氏家庭农场1个,引进合江县天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安吉白茶300亩;2020年正在建设花椒基地1个,种植花椒300亩、建设温氏家庭农场7个,新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超过10万元,产为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张小强  陈玮  记者 杨池能)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合江县凤鸣镇贫困村帮扶人与贫困户故事

    2020-05-12 16:43:57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幅员面积14.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辖11个村民小组,576户1968人,开展脱贫攻坚前,新洋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且无集体经济收入。

      组团攻坚,从自闭到交流。新洋村1社王贵文,因在外务工受电击,大脑受损,不信任任何人,也不与人交流说话。帮扶责任人宋燕开始帮扶时,虽然D级危改基本完工,但因厨房、厕所未建,其母亲申贵英瘫痪在床,王贵文仍住在危房内,生产用房破败不堪,新修的两间屋子未通电,没有大门,一家人都对帮扶有抵触,对脱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帮扶单位和村社干部在详细了解到该户的具体困难后,决定由“单打独斗”帮扶调整为“组团攻坚”,由擅长做群众思想工作、熟悉建筑业务的干部成立问题突击小分队,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突击队员与王贵文边开玩笑边做思想工作,软磨硬泡,王贵文终于有了表情和话语的回应,随后逐步整改,从帮扶干部和王贵文一起锯木头盖生产用房、一起打扫和整理房间、一起安床换被套,为他们家争取资金安装入户电线和大门、买新电饭煲、新电炒锅,买衣柜等一系列的真帮实扶后,终于换来了王贵文信任。王贵文不再把帮扶当外人,主动与帮扶摆起了“龙门阵”。

      不等不靠,实现自我脱贫。新洋村6社陈小兵,现年54岁,上有86岁的老母亲,双目失明,下有儿子2个,一个读在茅山小学读小学,一个在合江马街中学读高中。开展帮扶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天吃饭,脑海里整天想的就是吃低保。帮扶干部李俊梅帮扶陈小兵后,积极帮助其申请教育扶持、易地搬迁、公益性岗位、小额信贷等政策,开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扶志教育,鼓励和支持发展生产,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今的他,不等不靠,看到其村民通过养殖致富,他主动上门请教,学习养殖。2017年新洋村办起了农民夜校,他成为了全村参与农民夜校最积极的人,凭借山里人的韧性、勤劳及所学种植技术知识,他很快摸索出一套养殖技术要领。在村两委及帮扶干部帮助下,陈小兵建起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养殖猪6头、牛3头、鸡50只,鸭子50只,收入连年递增。陈小兵说:“现在,我还有两个娃娃在读书,虽说有经济压力,但只要自己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心怀感恩,投身公益事业。董朝福,新洋村6社人,家里有年迈二老常年多病(其中1人残疾)、配偶体弱不能干重活、有两子女读书,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其长女于2015年初中毕业后差点儿被迫辍学。在帮扶责任人匡燕的帮助下就读泸州医学院护理学校,帮扶责任人还积极帮助其申请助学金、危房改造、低保救助、小额扶贫信贷等政策,现有少量负债但是信心十足,正在规模化发展生猪等种养殖业。谈到帮扶责任人时,她总是说:“匡燕真的太好了,没有她的帮助,我们家房子估计到都现在都修不起”。2017年起董朝福老公徐礼文就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主动加入村公益性岗从位,当上了保洁员,在新洋村创建“省级卫生村”中任劳任怨,不管刮风下雨,尽职尽责,从不叫苦叫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朝福和徐礼文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值班点,加入到值班队伍中。他说"我是一个贫困户,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才能脱贫致富,这个时候我也要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回报社会”。

      目前,新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478人,有了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用电、用水、通讯等均得到保障,已全部脱贫。国家投入1500多万元,对交通条件和基础设进行了改善。新洋村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个,温氏家庭农场1个,引进合江县天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安吉白茶300亩;2020年正在建设花椒基地1个,种植花椒300亩、建设温氏家庭农场7个,新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超过10万元,产为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张小强  陈玮  记者 杨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