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济困促发展 拓宽渠道惠民生 脚踏实地办实事 身先士卒奔小康——赵小兵先进事迹纪实

    2020-04-03 15:06:54

    如果你到小沙坎村走访调查,贫困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的生活起来越好,除党的好政策以外,多亏了赵主任的帮助。”

      村民们所说的赵主任就是四川省合江县法王寺镇小沙坎村村主任、村关工小组副组长赵小兵同志。

      爱岗敬业,公心为上

      小沙坎村距离政府7公里,现年42岁的赵小兵同志在担任村主任之前是小沙坎村2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先后在重庆、云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有10多年时间,收入也比在家修建农户住房稳定得多,有了一定积蓄,但是他作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心地善良有梦想和想作为的他,一心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他牵挂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地发展的机会,回家乡为群众服务。他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期间,积极围绕民生办实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针对本社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实际,为了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能、担负起社长职责,他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本社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社上无集体经济收入,就连基本运转都无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缺资金是制约本社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学生们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外出办事、运送物资都非常困难。赵小兵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将路修通!”他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近20万元,带领本社数十名群众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新修通本社主干道的共2公里的泥结石公路连接了村上的主干道,由于泥结石公路一下雨车子过后公路面就坑坑洼洼,公路就不通畅,还得维修才能保障通行,由于维修公路的费用短缺,经常他自掏腰包进行维修,自己贴补维修公路的费用就有1.3万元。今年他又和村干部一起筹集资金10多万元将共2公里的泥结石加宽改造后由花椒产业基地的项目经费将这公路的公路硬化成水泥路,全村12个社已全部修通公路,硬化路已达到90%以上,公路畅通一方面为群众的为农副产品运输降低了成本,另一面更为群众修建房屋降低了费用。公路修通以来,全村700多户都先后改造了住房,将土坯改成了砖混结构。很多人不理解他放弃外面的发展机会回家干出钱又出力的活,他只是笑了笑说:“要致富,先修路,为家乡做点好事,是件快乐、幸福和很有意义的事”。今年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在走访群众入户宣传的基础上,又主动在村劝导点昼夜值班,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脱贫攻坚,身先士卒

      在脱贫帮困的路子上,赵小兵同志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要让贫困户学得一技之长,才可以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于是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技工技术优势优势,义务教他们学艺,常年有20多名贫困户在他的施工队伍里干活,特别是小沙坎村1社的精准贫困户陶云树和2社的精准贫困户老李感触最深,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赵主任,我们家经济更恼火”。很多贫困户都知道赵小兵修建房是薄利甚至倒贴,比如在给精准贫困户张为民建房时就贴了2000多元人工工资,都主动要求他帮忙建房,有时实在忙不过来他也尽力而为,贫困户日子好过了,但他却因为给家庭困难的群众建房而欠下他近10万元的债务,而他却没有拖欠在他的施工队伍里干活的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人工工资。去年,他还劝说本村1个成功人士莫在平在本村投资40余万元建花椒基地,流转土地500亩。莫在平还邀请本村村民在花椒基地从事管护工作,带动本村上90余人就业,工资按月结算,人均100一天,老百姓的收入即为土地流转款与人工工资“双重保障”,而且几十个家庭的家长就近就业后几十个家庭的孩子们不再是留守儿童。

      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家庭能和,则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一定会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她们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他作为上门女婿在岳父家居住,岳父因患胃出血等大病需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也要人监管,自己在给父亲养老送终后,家里的母亲也照顾得很好,87岁高龄的老母亲今年去世。还有一个一级残废的哥哥也需要他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帮助,特别是他当选为村主任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家庭有时顾及不来,可家人从没有埋怨过,依然支持他的工作。在处理家庭大事时,她都与两家的庭成员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如今他们两个家都照顾得很好,关系非常和睦,亲如一家。“生活像油盐酱醋,让我们饱尝酸甜苦辣;生活像一把无形教鞭,让我们成长成熟,但我们收获的是过程和幸福……”,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句话。群众都说赵主任是好人,特别是小沙坎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强同志评价更具有说服力,他说“赵小兵同志最大的特点的就是大公无私!”。相信赵小兵同志收获的不仅仅是过程和幸福,不仅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整个人生追求,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李道秀)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济困促发展 拓宽渠道惠民生 脚踏实地办实事 身先士卒奔小康——赵小兵先进事迹纪实

    2020-04-03 15:06:54

    如果你到小沙坎村走访调查,贫困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的生活起来越好,除党的好政策以外,多亏了赵主任的帮助。”

      村民们所说的赵主任就是四川省合江县法王寺镇小沙坎村村主任、村关工小组副组长赵小兵同志。

      爱岗敬业,公心为上

      小沙坎村距离政府7公里,现年42岁的赵小兵同志在担任村主任之前是小沙坎村2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先后在重庆、云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有10多年时间,收入也比在家修建农户住房稳定得多,有了一定积蓄,但是他作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心地善良有梦想和想作为的他,一心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他牵挂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地发展的机会,回家乡为群众服务。他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期间,积极围绕民生办实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针对本社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实际,为了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能、担负起社长职责,他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本社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社上无集体经济收入,就连基本运转都无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缺资金是制约本社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学生们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外出办事、运送物资都非常困难。赵小兵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将路修通!”他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近20万元,带领本社数十名群众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新修通本社主干道的共2公里的泥结石公路连接了村上的主干道,由于泥结石公路一下雨车子过后公路面就坑坑洼洼,公路就不通畅,还得维修才能保障通行,由于维修公路的费用短缺,经常他自掏腰包进行维修,自己贴补维修公路的费用就有1.3万元。今年他又和村干部一起筹集资金10多万元将共2公里的泥结石加宽改造后由花椒产业基地的项目经费将这公路的公路硬化成水泥路,全村12个社已全部修通公路,硬化路已达到90%以上,公路畅通一方面为群众的为农副产品运输降低了成本,另一面更为群众修建房屋降低了费用。公路修通以来,全村700多户都先后改造了住房,将土坯改成了砖混结构。很多人不理解他放弃外面的发展机会回家干出钱又出力的活,他只是笑了笑说:“要致富,先修路,为家乡做点好事,是件快乐、幸福和很有意义的事”。今年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在走访群众入户宣传的基础上,又主动在村劝导点昼夜值班,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脱贫攻坚,身先士卒

      在脱贫帮困的路子上,赵小兵同志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要让贫困户学得一技之长,才可以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于是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技工技术优势优势,义务教他们学艺,常年有20多名贫困户在他的施工队伍里干活,特别是小沙坎村1社的精准贫困户陶云树和2社的精准贫困户老李感触最深,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赵主任,我们家经济更恼火”。很多贫困户都知道赵小兵修建房是薄利甚至倒贴,比如在给精准贫困户张为民建房时就贴了2000多元人工工资,都主动要求他帮忙建房,有时实在忙不过来他也尽力而为,贫困户日子好过了,但他却因为给家庭困难的群众建房而欠下他近10万元的债务,而他却没有拖欠在他的施工队伍里干活的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人工工资。去年,他还劝说本村1个成功人士莫在平在本村投资40余万元建花椒基地,流转土地500亩。莫在平还邀请本村村民在花椒基地从事管护工作,带动本村上90余人就业,工资按月结算,人均100一天,老百姓的收入即为土地流转款与人工工资“双重保障”,而且几十个家庭的家长就近就业后几十个家庭的孩子们不再是留守儿童。

      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家庭能和,则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一定会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她们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他作为上门女婿在岳父家居住,岳父因患胃出血等大病需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也要人监管,自己在给父亲养老送终后,家里的母亲也照顾得很好,87岁高龄的老母亲今年去世。还有一个一级残废的哥哥也需要他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帮助,特别是他当选为村主任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家庭有时顾及不来,可家人从没有埋怨过,依然支持他的工作。在处理家庭大事时,她都与两家的庭成员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如今他们两个家都照顾得很好,关系非常和睦,亲如一家。“生活像油盐酱醋,让我们饱尝酸甜苦辣;生活像一把无形教鞭,让我们成长成熟,但我们收获的是过程和幸福……”,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句话。群众都说赵主任是好人,特别是小沙坎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强同志评价更具有说服力,他说“赵小兵同志最大的特点的就是大公无私!”。相信赵小兵同志收获的不仅仅是过程和幸福,不仅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整个人生追求,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李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