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1 18:59:59
从1月20日至今,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15名“战士”已经连续奋战了40多天,每周7×24小时,检测了上千份样本……
在各级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里,都有这么一群“病毒侦查员”,他们不直接接触病人,却在努力剥开病毒的真实面目,为疫情的处置提供科学、有效、有力的“大数据”支持。每一份被检测的样本都是“病毒侦查员”冒着生命危险检测出来的,都有着惊险的故事,让人钦佩。
全副武装,检测病毒,顾全大局。帽子、鞋套、一次性隔离衣、第一层手套、N95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第二层手套、一次性医用靴套、第二层鞋套、防喷溅隔离衣、护目镜……进入实验室,就意味着有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检测技师余红和王兆娥每次工作时都会互相检查对方防护服穿戴是否到位。在疫情早期,她们也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因为她们深知手中的检测结果不仅关系到样本的主人,还关系到他身边人的生命安全。每一份样本都会牵涉整个疫情防控大局,她们必须对每一份样本负责,绝不能有一丝疏漏。
检测工序复杂,风险大,认真的样子很美。检测早期,每一个样本的检测都要经历非常复杂的工序,对样本要经历无数次的消毒、灭活处理、去除样本层层外包装、打开样本盖子、按比例加入痰消化液,再盖上盖子,让痰液静置并充分稀释......一共需要七个小时才能得知样本检测结果。样本检测完毕,还要“清理战场”。为了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准确的检验报告,他们全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尽管每次检测都要耗费很多精力和体力,但准确地做出病毒检验结果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默默承担,不影响周围人。1月20日丰台区发现第一个病例,丰台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整个团队便开始连轴转工作,样本随时来随时检测,实验室里25℃的室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每周7×24小时,没停过,把单位当成了另一个家。丰台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董晓根说,为了不影响到家人,40多天没敢进家门,就回去小区门口取过两次衣服,每次呆不到两分钟,最近一次回去取衣服,他爱人在小区门口看见他就哭了。尽管检测工作很累,但默默承担着一切,没人喊累,因为病人需要、疫情需要、祖国需要。
在疫情面前无惧生死,与病魔赛跑,他们是抗击疫情的功臣,是看不见硝烟战场上的真正英雄,向最美“病毒侦查员”们致敬。(合江特校 李敏)
2020-03-21 18:59:59
从1月20日至今,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15名“战士”已经连续奋战了40多天,每周7×24小时,检测了上千份样本……
在各级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里,都有这么一群“病毒侦查员”,他们不直接接触病人,却在努力剥开病毒的真实面目,为疫情的处置提供科学、有效、有力的“大数据”支持。每一份被检测的样本都是“病毒侦查员”冒着生命危险检测出来的,都有着惊险的故事,让人钦佩。
全副武装,检测病毒,顾全大局。帽子、鞋套、一次性隔离衣、第一层手套、N95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第二层手套、一次性医用靴套、第二层鞋套、防喷溅隔离衣、护目镜……进入实验室,就意味着有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检测技师余红和王兆娥每次工作时都会互相检查对方防护服穿戴是否到位。在疫情早期,她们也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因为她们深知手中的检测结果不仅关系到样本的主人,还关系到他身边人的生命安全。每一份样本都会牵涉整个疫情防控大局,她们必须对每一份样本负责,绝不能有一丝疏漏。
检测工序复杂,风险大,认真的样子很美。检测早期,每一个样本的检测都要经历非常复杂的工序,对样本要经历无数次的消毒、灭活处理、去除样本层层外包装、打开样本盖子、按比例加入痰消化液,再盖上盖子,让痰液静置并充分稀释......一共需要七个小时才能得知样本检测结果。样本检测完毕,还要“清理战场”。为了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准确的检验报告,他们全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尽管每次检测都要耗费很多精力和体力,但准确地做出病毒检验结果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默默承担,不影响周围人。1月20日丰台区发现第一个病例,丰台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整个团队便开始连轴转工作,样本随时来随时检测,实验室里25℃的室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每周7×24小时,没停过,把单位当成了另一个家。丰台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董晓根说,为了不影响到家人,40多天没敢进家门,就回去小区门口取过两次衣服,每次呆不到两分钟,最近一次回去取衣服,他爱人在小区门口看见他就哭了。尽管检测工作很累,但默默承担着一切,没人喊累,因为病人需要、疫情需要、祖国需要。
在疫情面前无惧生死,与病魔赛跑,他们是抗击疫情的功臣,是看不见硝烟战场上的真正英雄,向最美“病毒侦查员”们致敬。(合江特校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