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监督执纪要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

    2019-12-19 17:48:18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惩”是为了更好地“治”。作为监督执纪的纪检监察机关,办理案件、处分干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四种形态”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实现以案促改。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各级监察机关充分认识到监督执纪的警示、预防、教育、挽救功能,在从严查处上下功夫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作用,实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综合效应,推动党员干部和全体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不断赢得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开篇”。

      做好回访谈话“后半篇文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能够犯了错误就一竿子打死,在受处分的干部中,真正需要连根拔除的“烂树”只是极少数,“病树”占大多数,都还有治愈康复的机会。对被处理干部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给他们以更多关心。通过与受处分人员谈初心、谈认识,直抵灵魂,触及思想深处,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卸下思想包袱,在思想上转化、在行动上改正;对于那些轻度违纪、认识到错误后愿意改正并做出成效的同志,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该用则用,让“犯错”同志甩掉包袱,看到未来,大胆前进,凤凰涅槃,变“有错”为“有为”。

      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查处办结的案件,用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聆听忏悔录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政和纪律意识;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件召开案情通报会,通过分析案情、剖析原因,指出危害、对比查找,让案发单位党员干部在对照中反思,强化纪律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惩治是手段,以案警示,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是目的。

      做好建章立制“后半篇文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起腐败案件的背后,往往折射出制度缺失、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查漏补缺、堵塞漏洞,以案促改是关键,这样才能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整改一片’的效果,真正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处理违纪问题的过程中时常遇到相似的案例,针对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发案特点、规律,在案件查办中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漏洞”,完善现有的制度,打上制度“补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扎紧监管“篱笆”。以案促建,推动建章立制,推动源头治理。

      治病救人是一篇大文章,如果执纪审查是“治病”的“前半篇”,那么以案促改就是“救人”的“后半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拔“烂树”,也要治“病树”,而更多的是正“歪树”,做好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容错纠错、以案警示、以案促建,让监督执纪更有温度。

      作者:合江县白沙镇  赵元德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监督执纪要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

    2019-12-19 17:48:18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惩”是为了更好地“治”。作为监督执纪的纪检监察机关,办理案件、处分干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四种形态”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实现以案促改。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各级监察机关充分认识到监督执纪的警示、预防、教育、挽救功能,在从严查处上下功夫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作用,实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综合效应,推动党员干部和全体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不断赢得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开篇”。

      做好回访谈话“后半篇文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能够犯了错误就一竿子打死,在受处分的干部中,真正需要连根拔除的“烂树”只是极少数,“病树”占大多数,都还有治愈康复的机会。对被处理干部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给他们以更多关心。通过与受处分人员谈初心、谈认识,直抵灵魂,触及思想深处,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卸下思想包袱,在思想上转化、在行动上改正;对于那些轻度违纪、认识到错误后愿意改正并做出成效的同志,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该用则用,让“犯错”同志甩掉包袱,看到未来,大胆前进,凤凰涅槃,变“有错”为“有为”。

      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查处办结的案件,用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聆听忏悔录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政和纪律意识;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件召开案情通报会,通过分析案情、剖析原因,指出危害、对比查找,让案发单位党员干部在对照中反思,强化纪律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惩治是手段,以案警示,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是目的。

      做好建章立制“后半篇文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起腐败案件的背后,往往折射出制度缺失、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查漏补缺、堵塞漏洞,以案促改是关键,这样才能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整改一片’的效果,真正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处理违纪问题的过程中时常遇到相似的案例,针对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发案特点、规律,在案件查办中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漏洞”,完善现有的制度,打上制度“补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扎紧监管“篱笆”。以案促建,推动建章立制,推动源头治理。

      治病救人是一篇大文章,如果执纪审查是“治病”的“前半篇”,那么以案促改就是“救人”的“后半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拔“烂树”,也要治“病树”,而更多的是正“歪树”,做好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容错纠错、以案警示、以案促建,让监督执纪更有温度。

      作者:合江县白沙镇  赵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