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16:46:20
来到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程楼村,村文化广场上,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正在进行,18名村民身披“孝老爱亲户”“脱贫致富户”“诚信守法户”“清洁卫生户”绶带,手捧奖状,满面笑容。(摘自:2019年12月04日13版《经济日报》)
“两建三扶四评”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并且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形成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谐、讲文明的文明社会风气。
通过相互推荐、大家参评,孝老爱亲户成为村民心中的榜样;也通过扶志、扶能、扶业带动,脱贫致富户成了村里的光荣户,披红戴花的表彰会激励群众积极向上,郸城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恢复了生机,干群关系融洽,支部有力量,干部有作为,群众有干劲,发展有了希望。
据了解,“两建三扶四评”活动包括:建强基层组织,干部带头干、群众富起来;建设美丽乡村,村村美丽起来;扶志、扶能、扶业,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评“孝老爱亲户”,促进家庭和睦;评“脱贫致富户”,激扬群众脱贫斗志;评“诚信守法户”,营造和谐社会;评“清洁卫生户”,共建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幸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树立劳动光荣、诚信光荣、致富光荣的导向,弘扬时代新风尚。
作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党员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在参与中更有获得感,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同打造美丽新农村,郸城农村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实际上改造是不容易的,但他们做到了!大力宣传先进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倡导文明新风尚,积极营造敢学敢超浓厚氛围,确保“两建三扶四评”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向郸城一致看齐,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农村现代化,要搞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围绕这“三农”来展开行动,以“两建三扶四评”为抓手,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让百姓们学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向命运低头,通过双手,勤劳致富,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能激励了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树立劳动光荣、诚信光荣、致富光荣的导向,还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真正美起来。
倡树文明新风,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才是确保家园建设更美丽、更和谐、更宜居的长久之计。
作者:合江县马街中学 胡琳琳
2019-12-12 16:46:20
来到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程楼村,村文化广场上,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正在进行,18名村民身披“孝老爱亲户”“脱贫致富户”“诚信守法户”“清洁卫生户”绶带,手捧奖状,满面笑容。(摘自:2019年12月04日13版《经济日报》)
“两建三扶四评”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并且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形成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谐、讲文明的文明社会风气。
通过相互推荐、大家参评,孝老爱亲户成为村民心中的榜样;也通过扶志、扶能、扶业带动,脱贫致富户成了村里的光荣户,披红戴花的表彰会激励群众积极向上,郸城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恢复了生机,干群关系融洽,支部有力量,干部有作为,群众有干劲,发展有了希望。
据了解,“两建三扶四评”活动包括:建强基层组织,干部带头干、群众富起来;建设美丽乡村,村村美丽起来;扶志、扶能、扶业,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评“孝老爱亲户”,促进家庭和睦;评“脱贫致富户”,激扬群众脱贫斗志;评“诚信守法户”,营造和谐社会;评“清洁卫生户”,共建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幸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树立劳动光荣、诚信光荣、致富光荣的导向,弘扬时代新风尚。
作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党员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在参与中更有获得感,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同打造美丽新农村,郸城农村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实际上改造是不容易的,但他们做到了!大力宣传先进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倡导文明新风尚,积极营造敢学敢超浓厚氛围,确保“两建三扶四评”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向郸城一致看齐,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农村现代化,要搞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围绕这“三农”来展开行动,以“两建三扶四评”为抓手,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让百姓们学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向命运低头,通过双手,勤劳致富,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能激励了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树立劳动光荣、诚信光荣、致富光荣的导向,还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真正美起来。
倡树文明新风,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才是确保家园建设更美丽、更和谐、更宜居的长久之计。
作者:合江县马街中学 胡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