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22:01:16
一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战役在贵州打响。从2011年至2020年,贵州计划重点建设521处骨干水源工程,形成以大中小型水库工程为主,蓄、引、提并举的水利体系,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摘自:2019年11月24日01版《人民日报》)
“贵州不缺水,缺的是留住水的工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造成存水难蓄水难,加之滞后的水利建设,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贵州总用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仅为9%,居全国末位,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农业人均灌溉面积仅为0.3亩。水旱灾害频繁,一直是困扰贵州人民多年的心头病,解决好缺水问题,不仅是贵州人民的命脉,更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命脉。自2011年贵州掀起破解工程性缺水的建设浪潮开始至今,贵州在水利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实施“三小工程”,确保农业民生。水利革命之初,贵州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实施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三小工程为主的雨水蓄积,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功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人口643万人,为贵州农业稳定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大兴水利,破解工程性缺水。自2013年以来,贵州省水利完成投资达1472.08亿元,先后开工建设240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治理病险水库466座。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蓄引提为主,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相结合的区域水利工程网络体系。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持续发力,推进水务一体化。水务一体化,既克服了部门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又利于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全省各地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让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回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取、供、用、节、排、回各环节的一体化,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贵州,水贵如油;现在的贵州,水利振兴,满眼是绿,这是贵州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未来的贵州,将持续奔跑在与水共舞的大道上,谱写出更和谐的乐章。
作者:大桥镇 叶方群
2019-11-26 22:01:16
一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战役在贵州打响。从2011年至2020年,贵州计划重点建设521处骨干水源工程,形成以大中小型水库工程为主,蓄、引、提并举的水利体系,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摘自:2019年11月24日01版《人民日报》)
“贵州不缺水,缺的是留住水的工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造成存水难蓄水难,加之滞后的水利建设,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贵州总用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仅为9%,居全国末位,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农业人均灌溉面积仅为0.3亩。水旱灾害频繁,一直是困扰贵州人民多年的心头病,解决好缺水问题,不仅是贵州人民的命脉,更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命脉。自2011年贵州掀起破解工程性缺水的建设浪潮开始至今,贵州在水利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实施“三小工程”,确保农业民生。水利革命之初,贵州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实施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三小工程为主的雨水蓄积,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功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人口643万人,为贵州农业稳定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大兴水利,破解工程性缺水。自2013年以来,贵州省水利完成投资达1472.08亿元,先后开工建设240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治理病险水库466座。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蓄引提为主,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相结合的区域水利工程网络体系。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持续发力,推进水务一体化。水务一体化,既克服了部门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又利于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全省各地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让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回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取、供、用、节、排、回各环节的一体化,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贵州,水贵如油;现在的贵州,水利振兴,满眼是绿,这是贵州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未来的贵州,将持续奔跑在与水共舞的大道上,谱写出更和谐的乐章。
作者:大桥镇 叶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