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加强川西北流域管理,守护“中华水塔”

    2019-11-14 00:58:22

    “不管怎么做,都必须结合川西北黄河流域实际,放在黄河上游或者全流域框架下考虑。”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制定整个四川黄河流域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建立流域纵向补偿机制等,力争实现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型。”(摘自:2019年11月5日11版《四川日报》)

      四川黄河流域处于核心位置。四川境内的黄河流域处于“中华水塔”核心区位置,黄河流域多年水资源总量为44.1亿立方米,以若尔盖湿地为代表的川西北湿地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地之一。据统计,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西北生态系统的健康,关乎全流域。

      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全流域管理机制。四川省先后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并在全国率先把重要天然湿地、水库、渠道、塘坝等补充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范畴。截至目前,四川黄河流域共设立省市县乡村河湖长165名,实现四川境内黄河干支流、湿地、湖泊管护力量全覆盖。县探索了“县检察院+县河长办”模式,并联合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协调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实现跨境联防联治的议题,也被摆上台面。

      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升级产业。近期,四川省还将出台两大举措,明年年底前补齐川西北地区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短板,实现“污水不入河”;加快对境内黄河干流开展水域岸线划界、河道综合治理规划等工作,进一步筑牢川西北黄河流域生态“防火墙”。借助已经实施的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有利政策,开发清洁能源和特色畜牧产业、打造飞地园区,同时,强化与邻近的甘肃、青海两省协作,培育旅游观光新线路等,不断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护黄河水源涵养地。

      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导向,各项制度推进,绿色产业优化升级,将有力的对川西北黄河流域进行治理与修复,守护“中华水塔”的核心位置,形成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作者:大桥镇 陈维微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加强川西北流域管理,守护“中华水塔”

    2019-11-14 00:58:22

    “不管怎么做,都必须结合川西北黄河流域实际,放在黄河上游或者全流域框架下考虑。”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制定整个四川黄河流域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建立流域纵向补偿机制等,力争实现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型。”(摘自:2019年11月5日11版《四川日报》)

      四川黄河流域处于核心位置。四川境内的黄河流域处于“中华水塔”核心区位置,黄河流域多年水资源总量为44.1亿立方米,以若尔盖湿地为代表的川西北湿地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地之一。据统计,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西北生态系统的健康,关乎全流域。

      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全流域管理机制。四川省先后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并在全国率先把重要天然湿地、水库、渠道、塘坝等补充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范畴。截至目前,四川黄河流域共设立省市县乡村河湖长165名,实现四川境内黄河干支流、湿地、湖泊管护力量全覆盖。县探索了“县检察院+县河长办”模式,并联合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协调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实现跨境联防联治的议题,也被摆上台面。

      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升级产业。近期,四川省还将出台两大举措,明年年底前补齐川西北地区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短板,实现“污水不入河”;加快对境内黄河干流开展水域岸线划界、河道综合治理规划等工作,进一步筑牢川西北黄河流域生态“防火墙”。借助已经实施的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有利政策,开发清洁能源和特色畜牧产业、打造飞地园区,同时,强化与邻近的甘肃、青海两省协作,培育旅游观光新线路等,不断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护黄河水源涵养地。

      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导向,各项制度推进,绿色产业优化升级,将有力的对川西北黄河流域进行治理与修复,守护“中华水塔”的核心位置,形成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作者:大桥镇 陈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