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他到底有何德何能 村民为何如此喜爱

    2019-10-21 17:28:49

    电影《第一书记》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集体摁下红手印,只为挽留“第一书记”沈浩。如今,这种场面一次又一次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上演:从村民自发制作锦旗,到县委主要领导与省建工集团高层沟通,再到镇领导和帮扶干部征求杨书记年近九旬父母的意见,三次集体挽留杨书记的场景令人动容。(摘自:2019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网)

      杨细芬到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扶贫当第一书记,时间已到,本该离开,却三次被挽留,这种场面真是感人。杨细芬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村民如此喜爱。

      退休之后去扶贫当第一书记,精神可嘉。

      杨细芬是江西省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厂退休干部,2017年5月,他受组织委派与另两位同事到乐安县流坑村扶贫当第一书记。接到任务后,他说服妻子并安排好九旬父母后,欣然上任。

      流坑村既是个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辖4个自然村、30个村小组、1311户5677人,有贫困户370户、贫困人口1575人。刚一上任,他才知道流坑村的人口之多、贫困户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难之大,超出了杨细芬的想象。面对困难,杨细芬没有灰心,而是尽可能地把自己与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贫力量融在一起。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怎么扶?如何干?能干什么?”这是刚进驻流坑村时,杨细芬经常思考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意买了一部电动车,穿行于流坑村的,上门上户了解贫困户情况,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村里基本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人员结构、经济收入、住房条件、致贫原因和脱贫“瓶颈”,为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分户施策提供了依据。

      不负乡亲,四处奔走。

      驻村两年来,杨细芬记不清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多少钱帮助贫困户,走了多少山路,慰问帮扶了多少群众,解决了多少矛盾纠纷。但今天要落实什么,明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他记得清清楚楚。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动大部分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流坑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蚕桑、养蜂、养牛、养鸭等产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为此,他多次深入村里进行摸底,广泛征求村里党员、在外务工人员、来流坑村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杨细芬的努力下,争取省建工集团、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资金300多万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总面积1996平方米的扶贫工厂;还办起了眼镜车间,吸纳28户贫困户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稳定增收2万以上;扶持建立扶贫蚕桑基地两个,吸纳贫困户务工27人,贫困户人均年稳定增收1.5万元;积极争取省建工集团党委的支持,投入180万元修建了坝洲水渠、周家水渠、武当阁水渠、一座小桥和一座“风雨亭”,彻底解决了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让400多户村民受益……他组织召开低保评议会,投票通过了41人的低保申请,一个勤政为民,公正、公平的干部形象展现在了群众面前。

      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65岁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个月要到县城透析8次。儿子离异在外打工,儿媳妇对家庭绝望离家出走多年未归,留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在家。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岁的孙子董伟平查出患噬血细胞综合症和败血症。“孩子的治疗不能耽误,要尽快送到大医院,有困难,还有我们这些扶贫干部,还有党和政府一起来面对。”当得知董文明夫妇想放弃对孙子的治疗时,杨细芬第一时间来到董文明家,几句温暖的话语,让董文明感激不已。

      贫困户董福贤家的房子被台风刮倒了一边,杨细芬得知后立即赶到他家,并争取到省建工集团救助资金10000元,给他修缮房子。董福贤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资金不足,杨细芬得知后,与村干部一起,帮助他申请到了50000元的产业扶贫贷款。董小华15岁的女儿突发脑膜炎重病,董龙生想养牛却不懂技术,大病户董桔良、董小云医疗费报销时间过长,周玉金的孙女、周童阳的女儿教育补贴不到位,董接祥求助办理医疗救助手续……无论哪家有难,杨细芬总是带着帮扶干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时间出现,积极解决他们的问题。

      干事实在,村民三留杨书记。

      两年来,流坑村发生的变化,杨细芬书记的一言一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杨书记又要离开了。”这个消息很快又在流坑村流传。大家都不舍:“这个干部实在嘞!要把杨书记留下来。”而这样的挽留接连发生三次。

      第一次挽留是在2018年9月。2017年5月18日,杨细芬被江西省建工集团派驻到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年9月4日,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根据全省脱贫攻坚实际,对省建工集团定点帮扶工作作出调整,杨细芬便收到单位不再定点帮扶流坑村有关事项的函,要求杨细芬撤出的时限是2018年9月30日。不少流坑村民赶到村委会,董小华、董泽富等村民还特意制作了锦旗,请求杨书记留下。

      第二次挽留是在2018年10月。当年9月28日,江西省建工集团扶贫工作组的两位同志因为期满就要撤回单位了。鉴于乐安县县委组织部还没有任命流坑村第一书记,杨细芬便没有与两位同志同时撤。不过,江西省建工集团给杨细芬的最后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10月22日,为了把杨书记留下来,在乐安县县委主要领导与省建工集团高层沟通的基础上,牛田镇纪检书记黄勇等人先后两次驱车赶到南昌,带着锦旗和镇政府的借用函来到省建工集团,挽留杨书记。看到地方政府的诚意,省建工集团同意将杨细芬继续留在流坑,但要求不再担任“第一书记”。

      第三次挽留是在2019年6月。由于杨细芬的父母90多岁,身体欠佳,杨细芬想回家尽孝。为了把杨书记留下来,牛田镇纪检书记黄勇与几位帮扶干部、村民代表便驱车来到杨书记的老家进贤县,看望他年近九旬的父母,征求二老的意见,最终,杨细芬愿意以私人身份留下来。

      一个退休之后去当驻村书记,实在为人,诚实干事,有功不张扬,有难不退缩,他事事处处走在前头,为民分忧,为民解难,公正公平做事,让村民得到满满的福祉,深得百姓爱戴,故出现了三走三挽留的感人场景,这就是杨细芬书记的德,这就是杨细芬书记的能。记住吧:驻村书记们,你真心实意为村民做了事,村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他到底有何德何能 村民为何如此喜爱

    2019-10-21 17:28:49

    电影《第一书记》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集体摁下红手印,只为挽留“第一书记”沈浩。如今,这种场面一次又一次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上演:从村民自发制作锦旗,到县委主要领导与省建工集团高层沟通,再到镇领导和帮扶干部征求杨书记年近九旬父母的意见,三次集体挽留杨书记的场景令人动容。(摘自:2019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网)

      杨细芬到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扶贫当第一书记,时间已到,本该离开,却三次被挽留,这种场面真是感人。杨细芬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村民如此喜爱。

      退休之后去扶贫当第一书记,精神可嘉。

      杨细芬是江西省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厂退休干部,2017年5月,他受组织委派与另两位同事到乐安县流坑村扶贫当第一书记。接到任务后,他说服妻子并安排好九旬父母后,欣然上任。

      流坑村既是个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辖4个自然村、30个村小组、1311户5677人,有贫困户370户、贫困人口1575人。刚一上任,他才知道流坑村的人口之多、贫困户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难之大,超出了杨细芬的想象。面对困难,杨细芬没有灰心,而是尽可能地把自己与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贫力量融在一起。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怎么扶?如何干?能干什么?”这是刚进驻流坑村时,杨细芬经常思考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意买了一部电动车,穿行于流坑村的,上门上户了解贫困户情况,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村里基本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人员结构、经济收入、住房条件、致贫原因和脱贫“瓶颈”,为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分户施策提供了依据。

      不负乡亲,四处奔走。

      驻村两年来,杨细芬记不清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多少钱帮助贫困户,走了多少山路,慰问帮扶了多少群众,解决了多少矛盾纠纷。但今天要落实什么,明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他记得清清楚楚。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动大部分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流坑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蚕桑、养蜂、养牛、养鸭等产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为此,他多次深入村里进行摸底,广泛征求村里党员、在外务工人员、来流坑村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杨细芬的努力下,争取省建工集团、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资金300多万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总面积1996平方米的扶贫工厂;还办起了眼镜车间,吸纳28户贫困户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稳定增收2万以上;扶持建立扶贫蚕桑基地两个,吸纳贫困户务工27人,贫困户人均年稳定增收1.5万元;积极争取省建工集团党委的支持,投入180万元修建了坝洲水渠、周家水渠、武当阁水渠、一座小桥和一座“风雨亭”,彻底解决了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让400多户村民受益……他组织召开低保评议会,投票通过了41人的低保申请,一个勤政为民,公正、公平的干部形象展现在了群众面前。

      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65岁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个月要到县城透析8次。儿子离异在外打工,儿媳妇对家庭绝望离家出走多年未归,留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在家。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岁的孙子董伟平查出患噬血细胞综合症和败血症。“孩子的治疗不能耽误,要尽快送到大医院,有困难,还有我们这些扶贫干部,还有党和政府一起来面对。”当得知董文明夫妇想放弃对孙子的治疗时,杨细芬第一时间来到董文明家,几句温暖的话语,让董文明感激不已。

      贫困户董福贤家的房子被台风刮倒了一边,杨细芬得知后立即赶到他家,并争取到省建工集团救助资金10000元,给他修缮房子。董福贤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资金不足,杨细芬得知后,与村干部一起,帮助他申请到了50000元的产业扶贫贷款。董小华15岁的女儿突发脑膜炎重病,董龙生想养牛却不懂技术,大病户董桔良、董小云医疗费报销时间过长,周玉金的孙女、周童阳的女儿教育补贴不到位,董接祥求助办理医疗救助手续……无论哪家有难,杨细芬总是带着帮扶干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时间出现,积极解决他们的问题。

      干事实在,村民三留杨书记。

      两年来,流坑村发生的变化,杨细芬书记的一言一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杨书记又要离开了。”这个消息很快又在流坑村流传。大家都不舍:“这个干部实在嘞!要把杨书记留下来。”而这样的挽留接连发生三次。

      第一次挽留是在2018年9月。2017年5月18日,杨细芬被江西省建工集团派驻到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年9月4日,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根据全省脱贫攻坚实际,对省建工集团定点帮扶工作作出调整,杨细芬便收到单位不再定点帮扶流坑村有关事项的函,要求杨细芬撤出的时限是2018年9月30日。不少流坑村民赶到村委会,董小华、董泽富等村民还特意制作了锦旗,请求杨书记留下。

      第二次挽留是在2018年10月。当年9月28日,江西省建工集团扶贫工作组的两位同志因为期满就要撤回单位了。鉴于乐安县县委组织部还没有任命流坑村第一书记,杨细芬便没有与两位同志同时撤。不过,江西省建工集团给杨细芬的最后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10月22日,为了把杨书记留下来,在乐安县县委主要领导与省建工集团高层沟通的基础上,牛田镇纪检书记黄勇等人先后两次驱车赶到南昌,带着锦旗和镇政府的借用函来到省建工集团,挽留杨书记。看到地方政府的诚意,省建工集团同意将杨细芬继续留在流坑,但要求不再担任“第一书记”。

      第三次挽留是在2019年6月。由于杨细芬的父母90多岁,身体欠佳,杨细芬想回家尽孝。为了把杨书记留下来,牛田镇纪检书记黄勇与几位帮扶干部、村民代表便驱车来到杨书记的老家进贤县,看望他年近九旬的父母,征求二老的意见,最终,杨细芬愿意以私人身份留下来。

      一个退休之后去当驻村书记,实在为人,诚实干事,有功不张扬,有难不退缩,他事事处处走在前头,为民分忧,为民解难,公正公平做事,让村民得到满满的福祉,深得百姓爱戴,故出现了三走三挽留的感人场景,这就是杨细芬书记的德,这就是杨细芬书记的能。记住吧:驻村书记们,你真心实意为村民做了事,村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