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17:30:31
10月15日,四川省合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支队的侯学辉同志现身讲座,讲述对口支援藏区的心路历程,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卫生监督人牢记初心使命,为卫生监督行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我是一名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57岁的侯学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组织批准为市支队对口支援甘孜州乡城县的援藏干部。考虑到自己一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二不是年轻干部,当初报名参加2019年对口支援任务时,侯学辉心里也没底,但仍想着试一试,没想这一试,让他成为了同批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援藏干部。
意料之外的喜讯让侯学辉高兴之余也犯了难。由于报名来得突然,侯学辉来不及和家人商量,便“先斩后奏”报了名,如今命令下来,家人坚决反对。“老侯你不要命了,这么大年纪还去那么高的地方工作,你不知道你有高血压吗?出了事怎么办?”侯学辉的爱人很清楚自己丈夫的身体状况。但对侯学辉而言,自己的身体事小,真正让他放不下的,是眼前这位直肠癌术后还没有过三年观察期的爱人,以及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和一个不到5岁的外孙。想到接下来的一年内,自己将无法照顾到这个家庭,侯学辉内心也陷入了矛盾。“我是一名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尽管早已不在部队,但军人骨子里的坚持和倔强,让侯学辉最终下定决心奔赴藏区。“只要是老侯认定的事,十匹马都拉不回来。他既然决定了,我们也应该支持他。”经不住侯学辉的软磨硬泡,也知道劝不住丈夫,爱人干脆做起了“顺水人情”。就这样,侯学辉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毅然前往甘孜州乡城县开展工作。
5本笔记、6个案件见证援藏历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到乡城县报到,侯学辉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们这里不需要行政后勤人员,你岁数比我还大,来干什么?”当地局领导的话虽然刺耳,却也是事实。对口支援干部一般要求年轻化、专业化,而像侯学辉这样的大龄行政后勤人员,在援藏干部中实属少见。“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永远向着光明前行,活出人生的价值。”当地领导的质疑,没有让侯学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干好传帮带工作的决心。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驾驶员出身的侯学辉开始系统学习卫生监督执法知识,了解执法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理论欠缺,就挤出时间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经验不足,就主动参与当地卫生监督执法,虚心向当地执法人员请教经验。即便是休假回泸州期间,侯学辉也不闲着,主动和泸州支队的同事们一起到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现场参与监督执法,虚心向各科室的老师们请教学习。在侯学辉身上,随时揣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遇到重点知识、执法经验和学习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如今,侯学辉的工作笔记已有厚厚5本,数万字之多。正是凭着谦虚好学、孜孜进取的态度,短短时间,侯学辉就成功地完成工作的转岗。
从不会到熟悉,从“门外汉”到“内行人”,侯学辉不知不觉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援藏2个月后,侯学辉就已经能独立开展工作。但在民情复杂、深度贫困的藏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侯学辉从学习当地的语言着手,深入藏区群众,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与人真诚交往。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列出工作重点,把培训与执法放在工作突出位置,先后开展了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与处置等业务培训,对乡城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公司、公共场所和18个医疗机构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仅今年2月至9月,侯学辉就先后查处饮用水安全、医疗废物、公共场所等案件6起,其中罚款3起,警告3起,罚款共计4200元,未发生一起执法纠纷,打破了乡城县多年以来卫计监督执法行业的办案记录。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且做得还不够。”尽管离规定的援藏时间只剩下最后的两个月,但侯学辉表示,只要组织和藏区人民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将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下去。( 喻小林)
2019-10-21 17:30:31
10月15日,四川省合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支队的侯学辉同志现身讲座,讲述对口支援藏区的心路历程,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卫生监督人牢记初心使命,为卫生监督行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我是一名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57岁的侯学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组织批准为市支队对口支援甘孜州乡城县的援藏干部。考虑到自己一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二不是年轻干部,当初报名参加2019年对口支援任务时,侯学辉心里也没底,但仍想着试一试,没想这一试,让他成为了同批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援藏干部。
意料之外的喜讯让侯学辉高兴之余也犯了难。由于报名来得突然,侯学辉来不及和家人商量,便“先斩后奏”报了名,如今命令下来,家人坚决反对。“老侯你不要命了,这么大年纪还去那么高的地方工作,你不知道你有高血压吗?出了事怎么办?”侯学辉的爱人很清楚自己丈夫的身体状况。但对侯学辉而言,自己的身体事小,真正让他放不下的,是眼前这位直肠癌术后还没有过三年观察期的爱人,以及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和一个不到5岁的外孙。想到接下来的一年内,自己将无法照顾到这个家庭,侯学辉内心也陷入了矛盾。“我是一名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尽管早已不在部队,但军人骨子里的坚持和倔强,让侯学辉最终下定决心奔赴藏区。“只要是老侯认定的事,十匹马都拉不回来。他既然决定了,我们也应该支持他。”经不住侯学辉的软磨硬泡,也知道劝不住丈夫,爱人干脆做起了“顺水人情”。就这样,侯学辉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毅然前往甘孜州乡城县开展工作。
5本笔记、6个案件见证援藏历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到乡城县报到,侯学辉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们这里不需要行政后勤人员,你岁数比我还大,来干什么?”当地局领导的话虽然刺耳,却也是事实。对口支援干部一般要求年轻化、专业化,而像侯学辉这样的大龄行政后勤人员,在援藏干部中实属少见。“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永远向着光明前行,活出人生的价值。”当地领导的质疑,没有让侯学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干好传帮带工作的决心。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驾驶员出身的侯学辉开始系统学习卫生监督执法知识,了解执法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理论欠缺,就挤出时间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经验不足,就主动参与当地卫生监督执法,虚心向当地执法人员请教经验。即便是休假回泸州期间,侯学辉也不闲着,主动和泸州支队的同事们一起到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现场参与监督执法,虚心向各科室的老师们请教学习。在侯学辉身上,随时揣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遇到重点知识、执法经验和学习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如今,侯学辉的工作笔记已有厚厚5本,数万字之多。正是凭着谦虚好学、孜孜进取的态度,短短时间,侯学辉就成功地完成工作的转岗。
从不会到熟悉,从“门外汉”到“内行人”,侯学辉不知不觉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援藏2个月后,侯学辉就已经能独立开展工作。但在民情复杂、深度贫困的藏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侯学辉从学习当地的语言着手,深入藏区群众,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与人真诚交往。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列出工作重点,把培训与执法放在工作突出位置,先后开展了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与处置等业务培训,对乡城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公司、公共场所和18个医疗机构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仅今年2月至9月,侯学辉就先后查处饮用水安全、医疗废物、公共场所等案件6起,其中罚款3起,警告3起,罚款共计4200元,未发生一起执法纠纷,打破了乡城县多年以来卫计监督执法行业的办案记录。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且做得还不够。”尽管离规定的援藏时间只剩下最后的两个月,但侯学辉表示,只要组织和藏区人民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将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下去。( 喻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