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22:11:02
他30岁起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60岁退休后,他谢绝到省会城市养老的机会,回到家乡专心植树造林,一种就是22年,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建起了数万亩人工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种树书记”。(摘自:2019年10月16日 06版《人民日报》)
1951年5月,24岁的他参加工作,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一头扎进了基层,辛勤工作。1977年,50岁的他担任地委书记,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1988年4月,60岁的他光荣退休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1999年11月,71岁的他在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从此再离不开拐杖。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他辛苦奋斗了二十年的大亮山林场。居民们现今仍对老书记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杨善洲为了那一句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家乡奋斗终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化不可能为可能,带领着人民群众,扎根荒芜的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退休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为了一份要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承诺,回到家乡种树,这一种,就是永远。建国70年来,正是由于有这些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者,我们国家才能如此繁荣昌盛。我们应当再现他们的功绩,表彰他们的功勋,弘扬他们的精神。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强决心、聚动力,为“中国号”巨轮激扬风帆!(尧坝镇 萧犴)
2019-10-18 22:11:02
他30岁起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60岁退休后,他谢绝到省会城市养老的机会,回到家乡专心植树造林,一种就是22年,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建起了数万亩人工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种树书记”。(摘自:2019年10月16日 06版《人民日报》)
1951年5月,24岁的他参加工作,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一头扎进了基层,辛勤工作。1977年,50岁的他担任地委书记,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1988年4月,60岁的他光荣退休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1999年11月,71岁的他在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从此再离不开拐杖。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他辛苦奋斗了二十年的大亮山林场。居民们现今仍对老书记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杨善洲为了那一句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家乡奋斗终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化不可能为可能,带领着人民群众,扎根荒芜的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退休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为了一份要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承诺,回到家乡种树,这一种,就是永远。建国70年来,正是由于有这些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者,我们国家才能如此繁荣昌盛。我们应当再现他们的功绩,表彰他们的功勋,弘扬他们的精神。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强决心、聚动力,为“中国号”巨轮激扬风帆!(尧坝镇 萧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