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9 17:35:54
如果向秦山村村民问起对张鎏云的第一印象,看起来“高冷”而又不善言辞是很多人的共同观感,但这幅高冷的面孔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摘自:2019年9月15日 山西新闻网)
贫穷,是限制一个国家发展的顽疾。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伟大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6年时间,全国各个角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认识张富清;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就会想到廖俊波: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还会想起黄大年、黄文秀……其实,在扶贫攻坚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还有众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比如对山西省秦山村的所有村民来说,最让他们感动的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着的扶贫英雄-----张鎏云。
谈起张鎏云,秦山村村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冷。但这就是高冷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一心为民的火热的心。扶贫工作,是一项必须落实到实处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当张鎏云第一次来到这个贫困的小山村时,他就在心里默默地许下承诺:我一定要用我的力量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就这样一个冷面人,真的做到了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与秦山村的老百姓们同呼吸、心连心。
从2017年12月份开始,张鎏云就开始了他的驻村之路。每周一早上从市区驱车出发,八点准时到达村里罢工,虽然离市区的家很近,但是他从来都要在村里住上五天四夜。甚至,忙起来的时候,就五加二、白加黑接着干,最高纪录是,连续驻村40天没回过家。“这是一位有着特别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驻村书记。”这是他的同事和秦山村村民对他的评价。
久困于贫。要想改变秦山村贫困的面貌,比如把每项工作落实到解决百姓实实在在生活的实处。张鎏云想到了,也做到了。秦山村不大,全村共有211户588人;秦山村不小,由3个自然村(秦山、井沟、南山头)组成,7144.5亩耕地散步在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半山半丘陵地貌上。自然条件已经摆在面前,如何利用这个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呢?张鎏云挠破了脑袋,到其它村镇考察取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鎏云的带领下,全村决定利用村内气候、土壤等优势,在优质谷子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有机谷子种植项目,以消费扶贫为契机提高农作物价值,促进了村民增收。秦山村人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物质生活变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也需要发展呀!可是,没钱,怎么发展,没钱,意味着于此相关的所有设施设备都无法实现。精神文化发展,难道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张鎏云不服输的精神气儿一上来,他便不顾一切困难,开始了四处求钱之路。2018年,在张鎏云的努力下,秦山村争取到了100余万元的资金,修建了舞台、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餐厅、浴室等为一体的文化大院。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惠及到每一位村民。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渐渐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现在,张鎏云带领着秦山村全体老百姓改善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追求。老百姓心里对这个“冷面”书记也有了感情,生活上、工作上……对张鎏云都产生了依赖,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说起来很难,但其实也简单。“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张鎏云就是扶贫路上一名普通的干部,但他的踏实、他的认真、他的用心,却让秦山村村民记住他一辈子,感恩他一辈子。村民眼里的这位冷面热心人,就是扶贫路上的无名英雄。
泸州市合江县实录镇 杨玉婷
2019-10-09 17:35:54
如果向秦山村村民问起对张鎏云的第一印象,看起来“高冷”而又不善言辞是很多人的共同观感,但这幅高冷的面孔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摘自:2019年9月15日 山西新闻网)
贫穷,是限制一个国家发展的顽疾。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伟大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6年时间,全国各个角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认识张富清;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就会想到廖俊波:说起脱贫路上的英雄,人们还会想起黄大年、黄文秀……其实,在扶贫攻坚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还有众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比如对山西省秦山村的所有村民来说,最让他们感动的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着的扶贫英雄-----张鎏云。
谈起张鎏云,秦山村村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冷。但这就是高冷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一心为民的火热的心。扶贫工作,是一项必须落实到实处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当张鎏云第一次来到这个贫困的小山村时,他就在心里默默地许下承诺:我一定要用我的力量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就这样一个冷面人,真的做到了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与秦山村的老百姓们同呼吸、心连心。
从2017年12月份开始,张鎏云就开始了他的驻村之路。每周一早上从市区驱车出发,八点准时到达村里罢工,虽然离市区的家很近,但是他从来都要在村里住上五天四夜。甚至,忙起来的时候,就五加二、白加黑接着干,最高纪录是,连续驻村40天没回过家。“这是一位有着特别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驻村书记。”这是他的同事和秦山村村民对他的评价。
久困于贫。要想改变秦山村贫困的面貌,比如把每项工作落实到解决百姓实实在在生活的实处。张鎏云想到了,也做到了。秦山村不大,全村共有211户588人;秦山村不小,由3个自然村(秦山、井沟、南山头)组成,7144.5亩耕地散步在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半山半丘陵地貌上。自然条件已经摆在面前,如何利用这个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呢?张鎏云挠破了脑袋,到其它村镇考察取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鎏云的带领下,全村决定利用村内气候、土壤等优势,在优质谷子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有机谷子种植项目,以消费扶贫为契机提高农作物价值,促进了村民增收。秦山村人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物质生活变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也需要发展呀!可是,没钱,怎么发展,没钱,意味着于此相关的所有设施设备都无法实现。精神文化发展,难道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张鎏云不服输的精神气儿一上来,他便不顾一切困难,开始了四处求钱之路。2018年,在张鎏云的努力下,秦山村争取到了100余万元的资金,修建了舞台、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餐厅、浴室等为一体的文化大院。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惠及到每一位村民。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渐渐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现在,张鎏云带领着秦山村全体老百姓改善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追求。老百姓心里对这个“冷面”书记也有了感情,生活上、工作上……对张鎏云都产生了依赖,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说起来很难,但其实也简单。“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张鎏云就是扶贫路上一名普通的干部,但他的踏实、他的认真、他的用心,却让秦山村村民记住他一辈子,感恩他一辈子。村民眼里的这位冷面热心人,就是扶贫路上的无名英雄。
泸州市合江县实录镇 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