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9 17:31:54
她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抗疟药,进而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摘自:2019年9月27日04版《光明日报》)
屠呦呦,2011年度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6月,获美国华伦·阿尔波特奖;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系列的荣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别人荣誉背后的艰辛。
要取得荣誉,并非一日之功。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历经40多个春秋。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都有数亿感染者,并导致数百万人死亡。20世纪60年代,很多国家都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希望找出有效的新药,但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屠呦呦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她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身负重任,潜心专研。屠呦呦认为,有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的中医药一定蕴藏着精华,应该在挖掘上狠下功夫。因此,她决定从本草研究入手。凭借熟悉中西医两门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她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并走访民间,多方请教老中医专家,仅用3个月时间,就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的《抗疟方药集》。她还带领课题组,先后进行了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
然而,结果令人失望,大量实验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的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屠呦呦开始产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路子走错了?但她没有轻言放弃,她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遍查典籍,反复研读文献。直到有一天,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忽然想到,绞汁而非煎服,温度有可能是关键所在。在这个启迪下,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尝试采用低温提取,并首次以乙醚为溶剂,终于创建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动物抗疟实验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竟达100%,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后经研究证实,用乙醚提取这一步,是保证青蒿素有效制剂的关键所在。
屠呦呦带着团队一股劲的研究,一次次的失败,常常处于绝望的边缘,但她没有气馁,坚持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遍查医药典籍,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的关键所在。倘若没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没有对肩负使命的担当精神,没有对挽救人类生命的大爱精神,屠呦呦就不会有今天的荣誉。
屠呦呦40多个春秋的坚持,40多个春秋的奋战,换来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真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屠呦呦荣誉取得如此,其他成功人士又何尝不是如此。
屠呦呦说,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当我们在分享别人荣誉之时,更应该去品尝她们获取荣誉的艰辛路途,去学习她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当作人生追求的价值观。总而言之,荣誉是光环耀眼的,但取得荣誉的路途是曲折艰辛的。
作者;合江县望龙中学 熊方平
2019-10-09 17:31:54
她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抗疟药,进而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摘自:2019年9月27日04版《光明日报》)
屠呦呦,2011年度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6月,获美国华伦·阿尔波特奖;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系列的荣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别人荣誉背后的艰辛。
要取得荣誉,并非一日之功。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历经40多个春秋。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都有数亿感染者,并导致数百万人死亡。20世纪60年代,很多国家都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希望找出有效的新药,但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屠呦呦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她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身负重任,潜心专研。屠呦呦认为,有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的中医药一定蕴藏着精华,应该在挖掘上狠下功夫。因此,她决定从本草研究入手。凭借熟悉中西医两门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她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并走访民间,多方请教老中医专家,仅用3个月时间,就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的《抗疟方药集》。她还带领课题组,先后进行了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
然而,结果令人失望,大量实验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的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屠呦呦开始产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路子走错了?但她没有轻言放弃,她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遍查典籍,反复研读文献。直到有一天,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忽然想到,绞汁而非煎服,温度有可能是关键所在。在这个启迪下,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尝试采用低温提取,并首次以乙醚为溶剂,终于创建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动物抗疟实验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竟达100%,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后经研究证实,用乙醚提取这一步,是保证青蒿素有效制剂的关键所在。
屠呦呦带着团队一股劲的研究,一次次的失败,常常处于绝望的边缘,但她没有气馁,坚持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遍查医药典籍,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的关键所在。倘若没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没有对肩负使命的担当精神,没有对挽救人类生命的大爱精神,屠呦呦就不会有今天的荣誉。
屠呦呦40多个春秋的坚持,40多个春秋的奋战,换来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真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屠呦呦荣誉取得如此,其他成功人士又何尝不是如此。
屠呦呦说,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当我们在分享别人荣誉之时,更应该去品尝她们获取荣誉的艰辛路途,去学习她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当作人生追求的价值观。总而言之,荣誉是光环耀眼的,但取得荣誉的路途是曲折艰辛的。
作者;合江县望龙中学 熊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