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减证便民”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9-10-28 20:34:43

    “《条例》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摘自: 2019年10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群众跑腿开证明,是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诸如“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我没有犯罪”之类的无厘头证明,这不仅招致舆论啼笑皆非、大惑不解的质疑与讥讽,也无端增加了企业和百姓奔波往返的办事时间与经济成本,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执政形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各类“奇葩”证明入手,扎实抓好各类审批证明事项的清理,赢得了群众一致点赞。

      打造服务型政府,标准就是老百姓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深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简证便民”不只是事关减少繁文缛节、提高办事效率的程序压缩,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只有树立计利天下、让利于民的思维境界,才能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该服务的落实到位。

      知易行难。“放管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性任务,而是需要多方用力、综合施策和久久为功的系统化整体,要让其真正“落地”还需更强的执行力,在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实现基层数据信息共享、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透明度等方面发力。我们唯有痛下决心、综合施策,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才能真正以政府的减权、审批的便利,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其实就是对以往要求的强调和重申,也是对“奇葩”证明反复的及早防范,更是对各地方、各部门的警示和提醒。依照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群众办事需要提供的材料,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等,真正让群众办事更顺畅、少奔波,这应是当前和今后各地方、各部门需要长期坚持、长期自查和反思的重要工作,只有让“减证便民”真落地、见长效,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支镇 黄芮)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减证便民”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9-10-28 20:34:43

    “《条例》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摘自: 2019年10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群众跑腿开证明,是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诸如“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我没有犯罪”之类的无厘头证明,这不仅招致舆论啼笑皆非、大惑不解的质疑与讥讽,也无端增加了企业和百姓奔波往返的办事时间与经济成本,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执政形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各类“奇葩”证明入手,扎实抓好各类审批证明事项的清理,赢得了群众一致点赞。

      打造服务型政府,标准就是老百姓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深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简证便民”不只是事关减少繁文缛节、提高办事效率的程序压缩,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只有树立计利天下、让利于民的思维境界,才能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该服务的落实到位。

      知易行难。“放管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性任务,而是需要多方用力、综合施策和久久为功的系统化整体,要让其真正“落地”还需更强的执行力,在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大数据库、实现基层数据信息共享、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透明度等方面发力。我们唯有痛下决心、综合施策,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才能真正以政府的减权、审批的便利,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其实就是对以往要求的强调和重申,也是对“奇葩”证明反复的及早防范,更是对各地方、各部门的警示和提醒。依照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群众办事需要提供的材料,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等,真正让群众办事更顺畅、少奔波,这应是当前和今后各地方、各部门需要长期坚持、长期自查和反思的重要工作,只有让“减证便民”真落地、见长效,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支镇 黄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