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坚守爱国信仰 做好分内之事

    2019-10-17 18:32:30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摘自:《 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14日 06 版)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她长期扎根祖国边疆,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今年9月,相继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这是对她的最高褒奖,她用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的爱国信仰书写人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用双手刻出“中国”心。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祖国边界,寸土不让;凡是中国的地方,我都要刻满中国石。”50多年来,多少次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多少次冻僵了手、雨水浸透衣衫,她在边境线上坚持刻,至今刻了10多万块“中国石”,这些“中国石”既是巡逻的路标,让她不迷失方向,更是国家的象征。她用双手让“中国”二字刻满了国境线,刻出中国心—中国神圣不可侵犯。

      用双脚丈量祖国地。“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她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因为他坚信把边境线守护好就等于守好自己的家园。50余载,为守护国家边境,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守边路上留下的脚印多达1.6亿个,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两圈,创造的是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用重重叠叠的脚印换来的是边境的安宁和团结、祖国的稳定和威严。

      用爱心温暖“兵儿子”。“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守边离不开部队,爱边先爱子弟兵,“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50多年来,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只知道自己的家人个个都学会了用羊皮、羊血救治冻伤、摔伤的拿手本领;她记不清家里接待过多少拨边防兵、送出多少自己亲手织的衣帽,只是官兵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妈妈”,习惯称她家的毡房是“兵站”。她把边防官兵当亲人,她有数不清的“兵儿子”,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爱心温暖“兵儿子”,坚守自己“兵壮国强”的赤子情怀。

      用家风传承爱国情。“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布茹玛汗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为教育更多的年轻人爱边护边,现今年迈的布茹玛汗把家里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护边历史教育馆,房间里的200多张图片及12件实物,详细记录了她半个多世纪的护边历程,她还时常给年轻一辈讲述自己的戍边故事,嘱咐他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要时刻心怀祖国,做好祖国的守边人。布茹玛汗守边巡边拥军爱国的故事传遍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榜样,听着她故事长大的年轻人,许多都加入到护边的队伍中。“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活着的界碑,才有了祖国边陲的安宁。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她做了一个护边员分内的事,他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守边护边的信念不变,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我们要学习她坚守爱国信仰,做好分内之事,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作者:合江县参宝镇赵元德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坚守爱国信仰 做好分内之事

    2019-10-17 18:32:30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摘自:《 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14日 06 版)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她长期扎根祖国边疆,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今年9月,相继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这是对她的最高褒奖,她用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的爱国信仰书写人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用双手刻出“中国”心。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祖国边界,寸土不让;凡是中国的地方,我都要刻满中国石。”50多年来,多少次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多少次冻僵了手、雨水浸透衣衫,她在边境线上坚持刻,至今刻了10多万块“中国石”,这些“中国石”既是巡逻的路标,让她不迷失方向,更是国家的象征。她用双手让“中国”二字刻满了国境线,刻出中国心—中国神圣不可侵犯。

      用双脚丈量祖国地。“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她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因为他坚信把边境线守护好就等于守好自己的家园。50余载,为守护国家边境,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守边路上留下的脚印多达1.6亿个,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两圈,创造的是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用重重叠叠的脚印换来的是边境的安宁和团结、祖国的稳定和威严。

      用爱心温暖“兵儿子”。“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守边离不开部队,爱边先爱子弟兵,“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50多年来,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只知道自己的家人个个都学会了用羊皮、羊血救治冻伤、摔伤的拿手本领;她记不清家里接待过多少拨边防兵、送出多少自己亲手织的衣帽,只是官兵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妈妈”,习惯称她家的毡房是“兵站”。她把边防官兵当亲人,她有数不清的“兵儿子”,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爱心温暖“兵儿子”,坚守自己“兵壮国强”的赤子情怀。

      用家风传承爱国情。“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布茹玛汗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为教育更多的年轻人爱边护边,现今年迈的布茹玛汗把家里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护边历史教育馆,房间里的200多张图片及12件实物,详细记录了她半个多世纪的护边历程,她还时常给年轻一辈讲述自己的戍边故事,嘱咐他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要时刻心怀祖国,做好祖国的守边人。布茹玛汗守边巡边拥军爱国的故事传遍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榜样,听着她故事长大的年轻人,许多都加入到护边的队伍中。“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活着的界碑,才有了祖国边陲的安宁。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她做了一个护边员分内的事,他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守边护边的信念不变,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我们要学习她坚守爱国信仰,做好分内之事,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作者:合江县参宝镇赵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