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有个好书记 百姓会享福

    2019-09-16 16:26:00

    来到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泉村,就不得不提起村里的“第一书记”刘旭东。在刘旭东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始终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把村里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情来办。如今的洪水泉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村容村貌完全变了个样,刘旭东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自家人”。(摘自:2019年9月11日 中国青年网)

      刘旭东驻村当书记,先抓宣传,变观念。2017年4月,刘旭东接任了洪水泉村“第一书记”后,通过走村串户,发现了有少数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部分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疑虑,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多数村民对精准扶贫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知识不了解。

      为改变村民的观念,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村里没有多余的宣传资金,刘旭东便自掏腰包,印制了大量的关于精准扶贫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单,分发给村民。同时还通过展板、横幅和走村串户的方式,将精准扶贫知识及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等内容在村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大大加深了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了解,提高了农户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村民们的精神思想状态也有了改变,同时也在洪水泉村村民中营造出了人人要发展的良好氛围。

      刘旭东驻村当书记,注意建村情民意台账,把事情办到百姓的心坎上。正如洪水泉村的村民所讲:“以前我们是一个藏在山里的小村庄,要为外出发愁,要为喝不到干净的水发愁,还要为每年的收成发愁……”刘旭东任职“第一书记”期间,会不定时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走访,通过和群众促膝谈心,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里基础设施的短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困难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并建立了一本村情民意台账。

      根据台账,刘旭东通过多方努力,几年间为洪水泉村修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入村柏油路;修建了3座蓄水池,解决了村民的日常用水,还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使洪水泉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等问题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刘旭东当驻村书记,想方设法让农户增收。“要想增加村民的收入和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产业,同时还要寻求更好的产业。只有以产业为支撑,才是长远的致富路。”这是刘旭东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以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刘旭东抓住洪水泉村有发展养殖业的先天条件,通过联系银行贷款185万元,为46户村民扩大了养殖规模;其中马全均通过养殖牛、羊年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以上,成为了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旅游服务业是洪水泉村的第二重点产业,但是村里的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手续、证件不齐全,刘旭东便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目前洪水泉村有55人在青海、甘肃大环线做旅游服务工作,人均年收入约11万元。目前洪水泉村清真寺展览馆正在建设中,项目投资750万,项目建成后能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刘旭东还积极联系附近的劳动就业场所,动员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2018年,洪水泉村约有7200人次在临村的马圈药材种植基地务工,人均每天收入100元,总收入达到72万元。

      刘旭东担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起,从改变村民观念入手,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积极组织村民创业增收,村民马全均说:“刘书记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难处以及我们的想法,总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给我们出谋划策。有了他,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指日可待了。”马全均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对刘旭东书记的感激之情。

      是啊,一个驻村书记,能够脚踏实地,倾情付出,他会给一方百姓带来满满的福祉。遇到一个好的书记,他会造福一方百姓!

      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有个好书记 百姓会享福

    2019-09-16 16:26:00

    来到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泉村,就不得不提起村里的“第一书记”刘旭东。在刘旭东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始终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把村里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情来办。如今的洪水泉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村容村貌完全变了个样,刘旭东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自家人”。(摘自:2019年9月11日 中国青年网)

      刘旭东驻村当书记,先抓宣传,变观念。2017年4月,刘旭东接任了洪水泉村“第一书记”后,通过走村串户,发现了有少数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部分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疑虑,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多数村民对精准扶贫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知识不了解。

      为改变村民的观念,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村里没有多余的宣传资金,刘旭东便自掏腰包,印制了大量的关于精准扶贫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单,分发给村民。同时还通过展板、横幅和走村串户的方式,将精准扶贫知识及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等内容在村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大大加深了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了解,提高了农户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村民们的精神思想状态也有了改变,同时也在洪水泉村村民中营造出了人人要发展的良好氛围。

      刘旭东驻村当书记,注意建村情民意台账,把事情办到百姓的心坎上。正如洪水泉村的村民所讲:“以前我们是一个藏在山里的小村庄,要为外出发愁,要为喝不到干净的水发愁,还要为每年的收成发愁……”刘旭东任职“第一书记”期间,会不定时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走访,通过和群众促膝谈心,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里基础设施的短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困难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并建立了一本村情民意台账。

      根据台账,刘旭东通过多方努力,几年间为洪水泉村修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入村柏油路;修建了3座蓄水池,解决了村民的日常用水,还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使洪水泉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等问题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刘旭东当驻村书记,想方设法让农户增收。“要想增加村民的收入和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产业,同时还要寻求更好的产业。只有以产业为支撑,才是长远的致富路。”这是刘旭东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以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刘旭东抓住洪水泉村有发展养殖业的先天条件,通过联系银行贷款185万元,为46户村民扩大了养殖规模;其中马全均通过养殖牛、羊年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以上,成为了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旅游服务业是洪水泉村的第二重点产业,但是村里的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手续、证件不齐全,刘旭东便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目前洪水泉村有55人在青海、甘肃大环线做旅游服务工作,人均年收入约11万元。目前洪水泉村清真寺展览馆正在建设中,项目投资750万,项目建成后能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刘旭东还积极联系附近的劳动就业场所,动员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2018年,洪水泉村约有7200人次在临村的马圈药材种植基地务工,人均每天收入100元,总收入达到72万元。

      刘旭东担任洪水泉村第一书记起,从改变村民观念入手,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积极组织村民创业增收,村民马全均说:“刘书记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难处以及我们的想法,总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给我们出谋划策。有了他,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指日可待了。”马全均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对刘旭东书记的感激之情。

      是啊,一个驻村书记,能够脚踏实地,倾情付出,他会给一方百姓带来满满的福祉。遇到一个好的书记,他会造福一方百姓!

      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