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建设美丽中国 找回绿水青山

    2019-09-10 19:14:31

    自1999年起,延安吹响绿色冲锋号,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走过20年的生态环保路,延安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52.5%,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摘自:2019年09月04日 07 版 《人民日报》)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工业的发展让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惨痛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人民群众健康和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大国,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天蓝、地绿、水清这一美好憧憬的回应。

      相信每个人都想要这样的生活:碧柳蓝天,处处莺飞草长;清风拂过,到处鸟语花香...干净美丽的环境总是令人向往。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和民主、文明、富强并列在一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仅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同时还包含了绿色发展观,这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府深化生态环境监管,又需要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共识。

      建设美丽中国是举国大事,要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政府要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避免“谁都在观、谁都不担责”的监管真空。要建立统一机构统一管理,畅通监督渠道,回应广大环境关注着的述求。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见成效。从深层次来说,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是根本之道。保护生态并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正确处理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绿色”二字融入到生产经营方式之中,让节能环保成为企业的新标签。将“绿色节能”纳入企业考核,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还需要明白,找回绿水青山,人人有责,“绿色”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倡导绿色生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践行者、引领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家庭是小家,家长们应以身作则,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引导。社会是大家,更要注重宣传表彰,让“绿色”成为流行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擦亮绿水青山,当“绿色”成为最绚烂的颜色,终有一天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是属于我们的美丽中国。

      (白沙镇 郑才宇)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建设美丽中国 找回绿水青山

    2019-09-10 19:14:31

    自1999年起,延安吹响绿色冲锋号,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走过20年的生态环保路,延安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52.5%,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摘自:2019年09月04日 07 版 《人民日报》)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工业的发展让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惨痛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人民群众健康和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大国,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天蓝、地绿、水清这一美好憧憬的回应。

      相信每个人都想要这样的生活:碧柳蓝天,处处莺飞草长;清风拂过,到处鸟语花香...干净美丽的环境总是令人向往。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和民主、文明、富强并列在一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仅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同时还包含了绿色发展观,这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府深化生态环境监管,又需要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共识。

      建设美丽中国是举国大事,要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政府要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避免“谁都在观、谁都不担责”的监管真空。要建立统一机构统一管理,畅通监督渠道,回应广大环境关注着的述求。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见成效。从深层次来说,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是根本之道。保护生态并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正确处理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绿色”二字融入到生产经营方式之中,让节能环保成为企业的新标签。将“绿色节能”纳入企业考核,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还需要明白,找回绿水青山,人人有责,“绿色”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倡导绿色生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践行者、引领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家庭是小家,家长们应以身作则,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引导。社会是大家,更要注重宣传表彰,让“绿色”成为流行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擦亮绿水青山,当“绿色”成为最绚烂的颜色,终有一天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是属于我们的美丽中国。

      (白沙镇 郑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