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领域容不得形式主义

    2019-08-26 17:35:40

    形式主义,是指对事物的分析和处理仅注重表面而不注重本质的片面化、形式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形式主义在扶贫领域的显著表现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繁文缛节、文山会海的“过度留痕”,“样板工程”、纸面文章的唯上不唯实,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的虚假帮扶。

      形式主义难以实现真正的脱贫,浪费基层领导干部以及群众的时间精力,导致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并且形式主义使得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主动性、主体性被弱化。形式主义更会影响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如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则难顾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上借助精准扶贫的“幌子”来获取利益的不归路。所以扶贫工作绝对容不得形式主义。

      破形式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严重,表明仍旧有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薄弱,没将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没有将群众答应与否,满意与否作为标准,而是坐办公室里“拍脑门”定决策。唯有将人民利益放在心头,将原则和底线挺在前面,坚决做到底线绝不能超越,红线绝不能跨越,坚持克己奉公,凝聚民心民意,才能在精准上取得效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破形式主义,还需要解决“过度留痕”,事事留痕,只会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为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忙碌,无暇顾及提高和解决民生问题。只有破除了“过度留痕”,为基层干部松绑,帮助他们从一些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才能激励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后时刻,越应上紧发条,绝不能“一篙松劲”;越是抵近终点,越应坚持不懈,而不能“鸣金收兵”,让扶贫拔掉形式主义的杂草等待丰收。(望龙镇 宋艳红)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领域容不得形式主义

    2019-08-26 17:35:40

    形式主义,是指对事物的分析和处理仅注重表面而不注重本质的片面化、形式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形式主义在扶贫领域的显著表现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繁文缛节、文山会海的“过度留痕”,“样板工程”、纸面文章的唯上不唯实,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的虚假帮扶。

      形式主义难以实现真正的脱贫,浪费基层领导干部以及群众的时间精力,导致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并且形式主义使得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主动性、主体性被弱化。形式主义更会影响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如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则难顾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上借助精准扶贫的“幌子”来获取利益的不归路。所以扶贫工作绝对容不得形式主义。

      破形式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严重,表明仍旧有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薄弱,没将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没有将群众答应与否,满意与否作为标准,而是坐办公室里“拍脑门”定决策。唯有将人民利益放在心头,将原则和底线挺在前面,坚决做到底线绝不能超越,红线绝不能跨越,坚持克己奉公,凝聚民心民意,才能在精准上取得效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破形式主义,还需要解决“过度留痕”,事事留痕,只会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为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忙碌,无暇顾及提高和解决民生问题。只有破除了“过度留痕”,为基层干部松绑,帮助他们从一些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才能激励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后时刻,越应上紧发条,绝不能“一篙松劲”;越是抵近终点,越应坚持不懈,而不能“鸣金收兵”,让扶贫拔掉形式主义的杂草等待丰收。(望龙镇 宋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