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16:32:07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有网友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摘自:2019年10月28日 澎湃新闻网)
“骂”之深,则责之切。扶贫干部“骂”贫困户,不是因为恨,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云南的这位扶贫工作者,因为“骂”贫困户却意外地收获了网友无数点赞。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骂”到了点子上,“骂”到网友的心坎上,更骂到了“扶贫更要扶志”的议题上。她希望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借助扶贫政策,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所以,严格地说,扶贫干部的“骂”是教育,是引导,背后藏着对贫困户的温情。
扶贫先扶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遗憾的是,在扶贫的过程中,不少扶贫干部都遇到过一心只想“等靠要”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坐拥“贫困政策”,心安理得地过上了“没有钱、没有粮,自有那扶贫干部送上前;没有路、没有房,政府给我们造”的日子。好政策让他们放纵自己的懒惰,让他们患上了“依赖症、懒汉病”,舍不得摘掉“贫困帽”。
对于这种“贫困懒汉”,扶贫干部没少花心思,没少下工夫。有的苦口婆心讲道理;有的绞尽脑汁拉感情;有的愤怒地批评;有的耐心地引导。但始终有一些“贫困懒汉”觉得,扶贫政策是政府给的,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似乎在他们的逻辑中,国家的扶贫资金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老天对他们的恩赐,而自己是个幸运儿。
贫困不可悲,不可耻,可悲可耻的是,贫困户一边享受着扶贫政策,一边不求上进、懒惰贪婪。
扶贫羊刚送到家中,转身就成了盘中餐;救助金刚拿到手上,立马就化为了杯中酒;介绍的公益性岗位,没几天就撂挑子了……这样的贫困户心中难以寻觅到“立志”的踪迹。扶贫不养懒汉。对于这种贫困懒汉,不能只有和风细雨的好言相劝,更需要当头棒喝的刺耳声音。对贫困之人伸出援手,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一帮,拉一拉。但是,要真正走出贫困,摆脱贫困,光靠外力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努力奋斗,靠双手创造幸福。(参宝镇,胡劲松)
2019-11-01 16:32:07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有网友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摘自:2019年10月28日 澎湃新闻网)
“骂”之深,则责之切。扶贫干部“骂”贫困户,不是因为恨,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云南的这位扶贫工作者,因为“骂”贫困户却意外地收获了网友无数点赞。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骂”到了点子上,“骂”到网友的心坎上,更骂到了“扶贫更要扶志”的议题上。她希望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借助扶贫政策,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所以,严格地说,扶贫干部的“骂”是教育,是引导,背后藏着对贫困户的温情。
扶贫先扶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遗憾的是,在扶贫的过程中,不少扶贫干部都遇到过一心只想“等靠要”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坐拥“贫困政策”,心安理得地过上了“没有钱、没有粮,自有那扶贫干部送上前;没有路、没有房,政府给我们造”的日子。好政策让他们放纵自己的懒惰,让他们患上了“依赖症、懒汉病”,舍不得摘掉“贫困帽”。
对于这种“贫困懒汉”,扶贫干部没少花心思,没少下工夫。有的苦口婆心讲道理;有的绞尽脑汁拉感情;有的愤怒地批评;有的耐心地引导。但始终有一些“贫困懒汉”觉得,扶贫政策是政府给的,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似乎在他们的逻辑中,国家的扶贫资金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老天对他们的恩赐,而自己是个幸运儿。
贫困不可悲,不可耻,可悲可耻的是,贫困户一边享受着扶贫政策,一边不求上进、懒惰贪婪。
扶贫羊刚送到家中,转身就成了盘中餐;救助金刚拿到手上,立马就化为了杯中酒;介绍的公益性岗位,没几天就撂挑子了……这样的贫困户心中难以寻觅到“立志”的踪迹。扶贫不养懒汉。对于这种贫困懒汉,不能只有和风细雨的好言相劝,更需要当头棒喝的刺耳声音。对贫困之人伸出援手,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一帮,拉一拉。但是,要真正走出贫困,摆脱贫困,光靠外力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努力奋斗,靠双手创造幸福。(参宝镇,胡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