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17:06:25
8月8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叶县保安镇陈岗村村室伏案整理材料。然而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竟是一位80后。这位80后叫李博,2017年11月,36岁的他,由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到陈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问起他的满头白发,李博笑言:“80后也快40岁了,有些白发也正常。只要能真正给老百姓做点事儿,再多的白头发也值了。”(2019年8月16日,中国青年网)
80后的李博,年龄不到40岁,看上去成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年龄和白发实不相称,这不相称的白发,既有遗传因素,更多的是见证了他为民的操劳之心。
2017年11月,36岁的李博,由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到陈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就一心扎根村里为百姓做事。
驻村不到两年,李博就成了村民自家人似的。8月3日上午10点,李博的电话响了。“李书记,我这几天腿疼,要去县城看病,家里有啥事儿你帮我操操心。”“嗯,行嘞,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看吧,就是这样一个驻村书记,村民要出远门,竟然能把自家的事如此放心地交给他,不是贴心人能得到如此的信任吗?
能做到这一点,他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刚去的时候,别说能取得村民的信任,他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村里基础设施咋样?群众收入来源有哪些?每家每户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了与群众有深交,他采取弱鸟先飞。从一无所知到了然于心,李博用了1个月的时间,1个月里,他走遍了4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的113户贫困户,同时对一般村民家的情况也进行详细摸排。
工作之中,他还没少碰钉子。“叔,你看,按照扶贫政策,咱家可以享受2000元扶贫补贴。”一次,在马付林家,李博拿出明白卡请他签字核实。“反正我符合政策,签不签字你们都得给我。而且,这补贴别的贫困户也有,不是你们对我的特殊照顾。”马付林不仅不签字,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着实给了李博一个“下马威”。为了攻下堡垒,李博便一趟一趟地往马付林家跑。不少人劝他别太较真,马付林是出了名的“不讲理”,他不配合工作,少搭理就行。李博嘿嘿笑过,依然没事儿就去马付林家坐坐。直到今年5月,马付林家的学生按规定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学校需要村级证明。一天下午2点,马付林给李博打电话说明了情况。李博顾不上吃饭,一直帮着马付林办理完了所有手续。“人家李书记对俺是真好,一颗心都是为了俺,以前的事儿是俺不对。”自此以后,马付林把李博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出门儿给他交代一声成了习惯。
李博总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用心总能把坚冰融化。你对百姓好一分,他便回馈你十分。你把他放在心里,他便愿意把你当贴心人。“群众送来的一把青菜、几张烙馍,就是给我的最大的功勋章”
李博总是这样用心去融化坚冰,得到了村民的真心回报。70多岁的马法林顶着大太阳肩上扛着一个粮食袋子悄悄来到村室,“李书记,你可别再说不要了,这是俺的一点心意,你无论如何得收下,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老头子。”马法林说着把袋子打开,掏出了两个西瓜。看似送来两个不起眼的西瓜,其实是送来了老人对李博的感激之心。
马法林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低保户,家里一共三口人,他自己患有肺气肿,老伴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在李博的积极协调下,马法林家“六改一增”、公益性岗位、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应享尽享,是李博书记的真心换得了民心。
在李博的屋里,珍藏着一面“精准扶贫,心系民情”的锦旗。这是贫困户王仓送来的。今年70多岁的王仓是“五保贫困户”,长年孤身一人的他,身边也没个嘘寒问暖的人。李博驻村以后,没事儿就会到王仓等“五保户”家里去看看。“他们无儿无女,内心都很孤单,渴望关怀。”李博看王仓身体还算硬朗,便帮他申请了公益岗位,每月可以收入350元。村里的物业公司看他工作踏实,聘用他做保洁员,工资变成了每月500元。“我一个老头子,啥都不懂,一有事儿都是李书记跑前跑后给我忙活。我感激得很,却不知道咋感谢。”王仓思来想去,悄悄跑到镇上掏了100元钱为村党支部和李博分别做了一面锦旗。
咱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是这样一些小事,得用心费神,才牵动了千家万户村民的心。李博驻村不到两年,陈岗村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修路15000多米;文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光伏村级电站、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等运行平稳,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收入。目前,陈岗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最初的113户379人降到了7户14人,贫困发生率为0.58%。
不到四十,早生华发,可能有遗传因素,不过工作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整理档卡,熬夜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项目施工,李博和村干部经常带头守在工地一线;考察开会,他经常“马不停蹄”到没空喝水、没空吃饭……如此一位不忘初心,劳心费神之人,当然会早生华发。不过,一头华发虽然让他过早显得有些苍老,但百姓心中却永远铭记着像李博这样着实为村民办事的人。
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2019-08-19 17:06:25
8月8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叶县保安镇陈岗村村室伏案整理材料。然而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竟是一位80后。这位80后叫李博,2017年11月,36岁的他,由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到陈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问起他的满头白发,李博笑言:“80后也快40岁了,有些白发也正常。只要能真正给老百姓做点事儿,再多的白头发也值了。”(2019年8月16日,中国青年网)
80后的李博,年龄不到40岁,看上去成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年龄和白发实不相称,这不相称的白发,既有遗传因素,更多的是见证了他为民的操劳之心。
2017年11月,36岁的李博,由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到陈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就一心扎根村里为百姓做事。
驻村不到两年,李博就成了村民自家人似的。8月3日上午10点,李博的电话响了。“李书记,我这几天腿疼,要去县城看病,家里有啥事儿你帮我操操心。”“嗯,行嘞,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看吧,就是这样一个驻村书记,村民要出远门,竟然能把自家的事如此放心地交给他,不是贴心人能得到如此的信任吗?
能做到这一点,他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刚去的时候,别说能取得村民的信任,他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村里基础设施咋样?群众收入来源有哪些?每家每户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了与群众有深交,他采取弱鸟先飞。从一无所知到了然于心,李博用了1个月的时间,1个月里,他走遍了4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的113户贫困户,同时对一般村民家的情况也进行详细摸排。
工作之中,他还没少碰钉子。“叔,你看,按照扶贫政策,咱家可以享受2000元扶贫补贴。”一次,在马付林家,李博拿出明白卡请他签字核实。“反正我符合政策,签不签字你们都得给我。而且,这补贴别的贫困户也有,不是你们对我的特殊照顾。”马付林不仅不签字,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着实给了李博一个“下马威”。为了攻下堡垒,李博便一趟一趟地往马付林家跑。不少人劝他别太较真,马付林是出了名的“不讲理”,他不配合工作,少搭理就行。李博嘿嘿笑过,依然没事儿就去马付林家坐坐。直到今年5月,马付林家的学生按规定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学校需要村级证明。一天下午2点,马付林给李博打电话说明了情况。李博顾不上吃饭,一直帮着马付林办理完了所有手续。“人家李书记对俺是真好,一颗心都是为了俺,以前的事儿是俺不对。”自此以后,马付林把李博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出门儿给他交代一声成了习惯。
李博总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用心总能把坚冰融化。你对百姓好一分,他便回馈你十分。你把他放在心里,他便愿意把你当贴心人。“群众送来的一把青菜、几张烙馍,就是给我的最大的功勋章”
李博总是这样用心去融化坚冰,得到了村民的真心回报。70多岁的马法林顶着大太阳肩上扛着一个粮食袋子悄悄来到村室,“李书记,你可别再说不要了,这是俺的一点心意,你无论如何得收下,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老头子。”马法林说着把袋子打开,掏出了两个西瓜。看似送来两个不起眼的西瓜,其实是送来了老人对李博的感激之心。
马法林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低保户,家里一共三口人,他自己患有肺气肿,老伴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在李博的积极协调下,马法林家“六改一增”、公益性岗位、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应享尽享,是李博书记的真心换得了民心。
在李博的屋里,珍藏着一面“精准扶贫,心系民情”的锦旗。这是贫困户王仓送来的。今年70多岁的王仓是“五保贫困户”,长年孤身一人的他,身边也没个嘘寒问暖的人。李博驻村以后,没事儿就会到王仓等“五保户”家里去看看。“他们无儿无女,内心都很孤单,渴望关怀。”李博看王仓身体还算硬朗,便帮他申请了公益岗位,每月可以收入350元。村里的物业公司看他工作踏实,聘用他做保洁员,工资变成了每月500元。“我一个老头子,啥都不懂,一有事儿都是李书记跑前跑后给我忙活。我感激得很,却不知道咋感谢。”王仓思来想去,悄悄跑到镇上掏了100元钱为村党支部和李博分别做了一面锦旗。
咱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是这样一些小事,得用心费神,才牵动了千家万户村民的心。李博驻村不到两年,陈岗村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修路15000多米;文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光伏村级电站、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等运行平稳,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收入。目前,陈岗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最初的113户379人降到了7户14人,贫困发生率为0.58%。
不到四十,早生华发,可能有遗传因素,不过工作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整理档卡,熬夜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项目施工,李博和村干部经常带头守在工地一线;考察开会,他经常“马不停蹄”到没空喝水、没空吃饭……如此一位不忘初心,劳心费神之人,当然会早生华发。不过,一头华发虽然让他过早显得有些苍老,但百姓心中却永远铭记着像李博这样着实为村民办事的人。
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