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7:19:05
超燃视频致敬最可爱的人,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有的直面大漠黄沙极速突进,有的驾着战机翱翔蓝天,有的冒着酷暑挥汗如雨训练……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川报观察推出视频短片《一分钟超燃视频 带你走近最可爱的人》,向广大官兵致敬。(2019年8月1日,《四川日报》)
军队,是祖国的铜墙铁壁;军人,在铜墙铁壁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钦佩、敬仰。他们紧随强军主旋律,用不同的方式来唱响自己的人生。
绝不能把宝贵的生命浪费掉,这是涂伯毅的誓言。他今年88岁,因战一级伤残军人,前不久刚刚获评“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又连着为好几个单位的青年们作了宣讲。“虽然忙,但是我内心很充实很踏实。”
“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两腿瘫痪能用双手劳动,没有双脚也能疾走飞奔……”这首名叫《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的诗,涂伯毅经常诵读,也成为老人一生的写照。小小的几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他此生的不容易,也从心灵深处敬佩他老人家坚强的完美人生。
1949年12月,涂伯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他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1951年2月14日,涂伯毅在战场上被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1956年,25岁的涂伯毅被安置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25岁,一级伤残,多么残酷的现实,很多人难以躺过这个坎,可涂伯毅没有颓废。“当时我一遍遍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等作品,从书中和在身边众多身残志坚的同志们身上,我寻找到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他先后在院里学做档案工作、地震观察工作、在伤残军人演出队里学唱歌、跳舞、乐器、指挥,加入了伤残军人演出队,除了表演,还要负责舞台的灯光、舞美等工作。他的所为,别说是个一级伤残,就是一个四肢建全的人也难以办到。“绝不能把宝贵的生命和时光白白地浪费掉。”这是涂伯毅的人生信条,他用行动践行了军人的完美人生。
专注平凡成就了非凡的“兵王”。王富强从军第26年,作为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特种侦察连班长的他,已经成长为一级军士长。放眼全军,一级军士长都是凤毛麟角,为此,很多战友称呼王富强为“兵王”。1996年,刚转志愿兵不久的王富强接到通知,全大队要选拔人员,到空降十五军参加全军伞训干部骨干集训。当时,伞训对特种部队来说还是个新科目、新挑战。王富强毫不犹豫报了名,并一头扎进了火热的伞降训练。
抗眩晕、地面姿势定型、平台、吊环……每次训练完,腿肿得几乎连鞋子都脱不下来。面对困难,王富强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放弃、不能掉队,别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行。如今,王富强已成功完成了1000余次实跳任务,获得了特种伞降职业技能鉴定特级证书,并在该特战旅连续担任了22年的伞训教员。
党的创新理论是我成长的沃土,杨初格西“荣立二等功。”去年以来,有32名川籍官兵获二等功及以上表彰,在7月30日公布的表彰名单上,就有杨初格西。
2012年12月入伍的杨初格西。到了部队后,他在创新理论大学校里成长,在改革强军大舞台上摔打。他出生在阿坝,从小就听着爷爷讲戍边卫国的故事,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爷爷一样步入军营。大学毕业后,面对机场工作不菲的工资待遇和夺目的征兵海报,杨初格西选择了从军。
入伍这些年,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成了杨初格西离不开的“精神食粮”。《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著作,他坚持每天学习,并写下学习体会。他还主动申请走上讲台,和战友分享交流学习体会。课余时间,他还会在微信里和大家分享心得体会、好文好书。到现在,杨初格西已经写下近20万字满满4本学习笔记。他还和5名藏族战士组建了“川藏风组合”,自编自排《新康定情歌》《太阳下的格桑花》《军营七十五厘米》等30余部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节目,用艺术形式歌颂党的恩情,传播党的声音,唱响强军主旋律……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但都凝聚着军人的意志、军人的风格,最可爱的人,他们循着强军的主旋律,用不同的方式,唱响了自己的人生。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2019-08-05 17:19:05
超燃视频致敬最可爱的人,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有的直面大漠黄沙极速突进,有的驾着战机翱翔蓝天,有的冒着酷暑挥汗如雨训练……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川报观察推出视频短片《一分钟超燃视频 带你走近最可爱的人》,向广大官兵致敬。(2019年8月1日,《四川日报》)
军队,是祖国的铜墙铁壁;军人,在铜墙铁壁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钦佩、敬仰。他们紧随强军主旋律,用不同的方式来唱响自己的人生。
绝不能把宝贵的生命浪费掉,这是涂伯毅的誓言。他今年88岁,因战一级伤残军人,前不久刚刚获评“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又连着为好几个单位的青年们作了宣讲。“虽然忙,但是我内心很充实很踏实。”
“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两腿瘫痪能用双手劳动,没有双脚也能疾走飞奔……”这首名叫《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的诗,涂伯毅经常诵读,也成为老人一生的写照。小小的几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他此生的不容易,也从心灵深处敬佩他老人家坚强的完美人生。
1949年12月,涂伯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他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1951年2月14日,涂伯毅在战场上被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1956年,25岁的涂伯毅被安置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25岁,一级伤残,多么残酷的现实,很多人难以躺过这个坎,可涂伯毅没有颓废。“当时我一遍遍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等作品,从书中和在身边众多身残志坚的同志们身上,我寻找到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他先后在院里学做档案工作、地震观察工作、在伤残军人演出队里学唱歌、跳舞、乐器、指挥,加入了伤残军人演出队,除了表演,还要负责舞台的灯光、舞美等工作。他的所为,别说是个一级伤残,就是一个四肢建全的人也难以办到。“绝不能把宝贵的生命和时光白白地浪费掉。”这是涂伯毅的人生信条,他用行动践行了军人的完美人生。
专注平凡成就了非凡的“兵王”。王富强从军第26年,作为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特种侦察连班长的他,已经成长为一级军士长。放眼全军,一级军士长都是凤毛麟角,为此,很多战友称呼王富强为“兵王”。1996年,刚转志愿兵不久的王富强接到通知,全大队要选拔人员,到空降十五军参加全军伞训干部骨干集训。当时,伞训对特种部队来说还是个新科目、新挑战。王富强毫不犹豫报了名,并一头扎进了火热的伞降训练。
抗眩晕、地面姿势定型、平台、吊环……每次训练完,腿肿得几乎连鞋子都脱不下来。面对困难,王富强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放弃、不能掉队,别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行。如今,王富强已成功完成了1000余次实跳任务,获得了特种伞降职业技能鉴定特级证书,并在该特战旅连续担任了22年的伞训教员。
党的创新理论是我成长的沃土,杨初格西“荣立二等功。”去年以来,有32名川籍官兵获二等功及以上表彰,在7月30日公布的表彰名单上,就有杨初格西。
2012年12月入伍的杨初格西。到了部队后,他在创新理论大学校里成长,在改革强军大舞台上摔打。他出生在阿坝,从小就听着爷爷讲戍边卫国的故事,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爷爷一样步入军营。大学毕业后,面对机场工作不菲的工资待遇和夺目的征兵海报,杨初格西选择了从军。
入伍这些年,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成了杨初格西离不开的“精神食粮”。《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著作,他坚持每天学习,并写下学习体会。他还主动申请走上讲台,和战友分享交流学习体会。课余时间,他还会在微信里和大家分享心得体会、好文好书。到现在,杨初格西已经写下近20万字满满4本学习笔记。他还和5名藏族战士组建了“川藏风组合”,自编自排《新康定情歌》《太阳下的格桑花》《军营七十五厘米》等30余部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节目,用艺术形式歌颂党的恩情,传播党的声音,唱响强军主旋律……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但都凝聚着军人的意志、军人的风格,最可爱的人,他们循着强军的主旋律,用不同的方式,唱响了自己的人生。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