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16:39:58
张华,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调研员、派驻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第一书记,在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后,累倒在办公桌前;6月7日,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6日 19 版)
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2017年12月,张华从部队转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任执法监督室副调研员。2018年春节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精准扶贫攻坚战,他主动请缨,到靖西市安宁乡驻村扶贫。
部队的锻炼,让张华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驻村的当时,村部不通水、不通网络、没有卫生间,乡领导建议张华暂住乡政府。张华不同意,提包就到了村里……他在村文化活动室一间空房里架起床板,一张旧办公桌、一台电磁炉、一包盐、一瓶油、几包面,就是他的生活物资。军人不怕困难的气质得到了展现。
驻村,他奔着完成任务而去。入村后,为精准识别贫困户,他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没出门就去走访、核实情况。一个月下来,张华对村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从最初划定的99户中,确定了87户324人,列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象。周末,张华常放弃休息时间,利用中午、晚饭前后村民在家的时间进屯入户,与贫困户拉家常,访贫问苦。不知疲倦,了解民情民意,多方奔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是我家的大恩人。”说起张华,马亮屯村民杨景里的眼里噙满泪水:他弟弟因交通事故离世,弟媳离家出走,撇下3个小孩。尚未成家的他除了赡养二老,还要抚养3个孩子。是张华把他家格外放在心上,给他送去养蚕书籍,鼓励他搞养蚕产业,并安排其父亲到村委当清洁工,每次到家里,都带营养品,还联系企业资助小孩读书。汤亮村共有5名五保户。今年春节,张华自己掏钱买了油和大米,挨家逐户送上门,嘘寒问暖。爱民之情,处处体现。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这是张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驻村441天,在张华的努力下,村里5名厌学辍学的孩子全部返校;8名贫困学生申请了每人每学期1500元的补助;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帮助全村10名贫困学生、8名大学生,并为两名贫困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一对一资助帮扶;3.5公里砂石路硬化工程和1.8公里的产业路顺利完工,汤亮村小学围墙、公共厕所及大门建成,全村326户免费安装净水器,12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3个提水工程竣工使用;汤亮村种桑面积从180余亩发展到680亩;两座1600余平方米的大蚕房、300多亩的桑蚕种养分离示范基地建成……到2018年底,汤亮村有23户93人顺利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48%,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不声不响,功劳卓著。
为了工作,他舍小家为大家。张华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一直与妻子、儿子、母亲分居四地,可他无怨无悔……今年元旦,张华正在靖西候车准备返回南宁,临时接到工作通知;他当即退票,把3天假期全都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大年初三,张华携妻儿返回村里,慰问贫困群众。汤亮村团支书谭文官说:“一年多来,他回家只有10天左右。”所有精力,完全用在了扶贫路上,他似乎不知道自己还有家。
就是这样一位好人,一位勤勤恳恳驻村扶贫的干部,却因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累倒在办公桌前,抢救无效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
生前为民干事,死后捐献器官,他把一身都献给了人民。按照张华生前的意愿,家属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救助他人。部队的培养,驻村的磨炼,彰显了张华退伍不退色,对党忠诚,他用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的完美人生。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中学 王烈锋
2019-08-01 16:39:58
张华,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调研员、派驻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第一书记,在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后,累倒在办公桌前;6月7日,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6日 19 版)
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2017年12月,张华从部队转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任执法监督室副调研员。2018年春节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精准扶贫攻坚战,他主动请缨,到靖西市安宁乡驻村扶贫。
部队的锻炼,让张华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驻村的当时,村部不通水、不通网络、没有卫生间,乡领导建议张华暂住乡政府。张华不同意,提包就到了村里……他在村文化活动室一间空房里架起床板,一张旧办公桌、一台电磁炉、一包盐、一瓶油、几包面,就是他的生活物资。军人不怕困难的气质得到了展现。
驻村,他奔着完成任务而去。入村后,为精准识别贫困户,他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没出门就去走访、核实情况。一个月下来,张华对村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从最初划定的99户中,确定了87户324人,列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象。周末,张华常放弃休息时间,利用中午、晚饭前后村民在家的时间进屯入户,与贫困户拉家常,访贫问苦。不知疲倦,了解民情民意,多方奔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是我家的大恩人。”说起张华,马亮屯村民杨景里的眼里噙满泪水:他弟弟因交通事故离世,弟媳离家出走,撇下3个小孩。尚未成家的他除了赡养二老,还要抚养3个孩子。是张华把他家格外放在心上,给他送去养蚕书籍,鼓励他搞养蚕产业,并安排其父亲到村委当清洁工,每次到家里,都带营养品,还联系企业资助小孩读书。汤亮村共有5名五保户。今年春节,张华自己掏钱买了油和大米,挨家逐户送上门,嘘寒问暖。爱民之情,处处体现。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这是张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驻村441天,在张华的努力下,村里5名厌学辍学的孩子全部返校;8名贫困学生申请了每人每学期1500元的补助;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帮助全村10名贫困学生、8名大学生,并为两名贫困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一对一资助帮扶;3.5公里砂石路硬化工程和1.8公里的产业路顺利完工,汤亮村小学围墙、公共厕所及大门建成,全村326户免费安装净水器,12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3个提水工程竣工使用;汤亮村种桑面积从180余亩发展到680亩;两座1600余平方米的大蚕房、300多亩的桑蚕种养分离示范基地建成……到2018年底,汤亮村有23户93人顺利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48%,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不声不响,功劳卓著。
为了工作,他舍小家为大家。张华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一直与妻子、儿子、母亲分居四地,可他无怨无悔……今年元旦,张华正在靖西候车准备返回南宁,临时接到工作通知;他当即退票,把3天假期全都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大年初三,张华携妻儿返回村里,慰问贫困群众。汤亮村团支书谭文官说:“一年多来,他回家只有10天左右。”所有精力,完全用在了扶贫路上,他似乎不知道自己还有家。
就是这样一位好人,一位勤勤恳恳驻村扶贫的干部,却因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累倒在办公桌前,抢救无效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
生前为民干事,死后捐献器官,他把一身都献给了人民。按照张华生前的意愿,家属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救助他人。部队的培养,驻村的磨炼,彰显了张华退伍不退色,对党忠诚,他用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的完美人生。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中学 王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