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5:04:35
红军长征过云南,留下非常独特的一条标语、一个红布幛。它们背后的两个故事反映了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揭示了民族团结的可贵。(《光明日报》2019年07月25日 08版)
红军长征,可谓千难万险,不仅要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还要经受坦克、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在世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变成了可能,能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关键是他们有铁的纪律,下面两个故事见证了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的根基。
一条标语。1935年4月,中央红军来到云南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有一名红军小战士误把“打土豪”没收来的非清真食品带进清真寺,朱德总司令知道后,带着这名小战士向清真寺赔礼道歉,并命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在清真寺墙壁上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大幅标语。柯渡镇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送粮送衣送草鞋支持红军北上抗日。这条标语作为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标志,保存完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朱德总司令知道后,硬是亲自带着小战士去赔礼道歉,并要求宣传员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标语。这一举动,表明了红军铁的纪律,他深深感动了回族群众,也让他们知道红军战士绝不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进而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个红布幛。1936年4月底,贺龙率领红军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进入中甸县境内。中甸是云南连接康藏的重要通道和藏族群众聚居区,为了赢得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红军总指挥部要求全体指战员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寺院。同时规定了7条政治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当时,红军总指挥部设在县城经堂(寺庙)两侧的耳房里,贺龙总指挥和各军团首长带头尊重藏族宗教信仰,不进大殿。部队冒着高原的严寒露宿野外,对群众秋毫无犯。有位红军战士的枪走了火,打死了翁水村腊咱列主家的马,红军领导亲自前去赔礼道歉并以250块银圆高价赔偿。红军的行动深深感动了藏族群众,大家积极为红军当向导、做翻译,帮助红军找住房、买粮食、碾米。
中甸县宗教政治中心归化寺(即噶丹·松赞林寺)派出代表到红军总部进行会谈,向贺龙敬献了哈达。贺龙得知寺院僧众对红军尚存疑虑的情况后,当即宣传我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讲述红军的宗旨和北上抗日的决心。贺龙等红军领导人又应邀到归化寺做客,受到全寺僧众的热烈欢迎。贺龙将亲笔题写的“兴盛番族”的红布幛赠送给归化寺,祝愿藏族群众繁荣昌盛。5月3日,归化寺僧众及商人、富户打开仓库,出售粮食、盐、糖等物资给红军,有的藏族群众还把粮食无偿地送给红军。短短两天时间,红军就筹集粮秣约10万斤,使红军部队得到了休整和补充。红二、六军团先后离开中甸继续长征,但这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却传颂至今。
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特殊的环境,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贺龙执行党和红军民族宗教政策,严守纪律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当时的人们,也深刻影响后来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正因为有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才使红军顺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历史让人借鉴,铁的纪律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站起来、强起来的历程,我们还要带领人民群众进入富起来的新征程,也需要有铁的纪律。如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就是要我们规范行为,遵章守纪,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去完成富起来的新长征路。
作者: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
2019-08-05 15:04:35
红军长征过云南,留下非常独特的一条标语、一个红布幛。它们背后的两个故事反映了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揭示了民族团结的可贵。(《光明日报》2019年07月25日 08版)
红军长征,可谓千难万险,不仅要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还要经受坦克、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在世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变成了可能,能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关键是他们有铁的纪律,下面两个故事见证了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的根基。
一条标语。1935年4月,中央红军来到云南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有一名红军小战士误把“打土豪”没收来的非清真食品带进清真寺,朱德总司令知道后,带着这名小战士向清真寺赔礼道歉,并命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在清真寺墙壁上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大幅标语。柯渡镇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送粮送衣送草鞋支持红军北上抗日。这条标语作为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标志,保存完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朱德总司令知道后,硬是亲自带着小战士去赔礼道歉,并要求宣传员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标语。这一举动,表明了红军铁的纪律,他深深感动了回族群众,也让他们知道红军战士绝不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进而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个红布幛。1936年4月底,贺龙率领红军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进入中甸县境内。中甸是云南连接康藏的重要通道和藏族群众聚居区,为了赢得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红军总指挥部要求全体指战员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寺院。同时规定了7条政治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当时,红军总指挥部设在县城经堂(寺庙)两侧的耳房里,贺龙总指挥和各军团首长带头尊重藏族宗教信仰,不进大殿。部队冒着高原的严寒露宿野外,对群众秋毫无犯。有位红军战士的枪走了火,打死了翁水村腊咱列主家的马,红军领导亲自前去赔礼道歉并以250块银圆高价赔偿。红军的行动深深感动了藏族群众,大家积极为红军当向导、做翻译,帮助红军找住房、买粮食、碾米。
中甸县宗教政治中心归化寺(即噶丹·松赞林寺)派出代表到红军总部进行会谈,向贺龙敬献了哈达。贺龙得知寺院僧众对红军尚存疑虑的情况后,当即宣传我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讲述红军的宗旨和北上抗日的决心。贺龙等红军领导人又应邀到归化寺做客,受到全寺僧众的热烈欢迎。贺龙将亲笔题写的“兴盛番族”的红布幛赠送给归化寺,祝愿藏族群众繁荣昌盛。5月3日,归化寺僧众及商人、富户打开仓库,出售粮食、盐、糖等物资给红军,有的藏族群众还把粮食无偿地送给红军。短短两天时间,红军就筹集粮秣约10万斤,使红军部队得到了休整和补充。红二、六军团先后离开中甸继续长征,但这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却传颂至今。
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特殊的环境,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贺龙执行党和红军民族宗教政策,严守纪律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当时的人们,也深刻影响后来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正因为有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才使红军顺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历史让人借鉴,铁的纪律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站起来、强起来的历程,我们还要带领人民群众进入富起来的新征程,也需要有铁的纪律。如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就是要我们规范行为,遵章守纪,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去完成富起来的新长征路。
作者:合江县福宝职业中学校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