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

    2019-07-31 17:32:18

      张华,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调研员、派驻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第一书记,在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后,累倒在办公桌前;6月7日,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2019年07月26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这是驻村书记张华时常说的一句话,一间空房里架起床板,一张旧办公桌、一台电磁炉、一包盐、一瓶油、几包面摆在村办公室里,就是张华的全部生活物资。张华从部队转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任执法监督室副调研员。2018年张华主动请缨,到靖西市安宁乡驻村扶贫。

      不改初心,退伍不褪色,这位驻村书记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驻村441天,在张华的努力下,村里5名厌学辍学的孩子全部返校;8名贫困学生申请了每人每学期1500元的补助;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帮助全村10名贫困学生、8名大学生,并为两名贫困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一对一资助帮扶;3.5公里砂石路硬化工程和1.8公里的产业路顺利完工,汤亮村小学围墙、公共厕所及大门建成,全村326户免费安装净水器,12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3个提水工程竣工使用;汤亮村种桑面积从180余亩发展到680亩;两座1600余平方米的大蚕房、300多亩的桑蚕种养分离示范基地建成......

      6月7日,张华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按照张华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救助他人。张华奋战并牺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军人的本色,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军人,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军旅生涯里,他们没有因为挫折而后退。走出部队,他们同样不会退缩和畏惧,还有很多像张华一样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军人,比如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1955年张富清从部队退役转业。历经了战争年代的九死一生后,他本可以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陕西,但当时国家正处在艰苦的建设时期,随着党的一声号召,张富清来到了湖北恩施最偏远的来凤县,在那里重新建功立业,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他们身上永远是军人的作风,用热血青春诠释了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人的先进性,他们扎根本职岗位,延续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初心不改,他们用一颗始终向上的心不断努力向着人生的高峰攀登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新时代!(佛荫镇 李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初心不改,退伍不褪色

    2019-07-31 17:32:18

      张华,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调研员、派驻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第一书记,在连续多天高强度工作后,累倒在办公桌前;6月7日,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2019年07月26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这是驻村书记张华时常说的一句话,一间空房里架起床板,一张旧办公桌、一台电磁炉、一包盐、一瓶油、几包面摆在村办公室里,就是张华的全部生活物资。张华从部队转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任执法监督室副调研员。2018年张华主动请缨,到靖西市安宁乡驻村扶贫。

      不改初心,退伍不褪色,这位驻村书记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驻村441天,在张华的努力下,村里5名厌学辍学的孩子全部返校;8名贫困学生申请了每人每学期1500元的补助;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帮助全村10名贫困学生、8名大学生,并为两名贫困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一对一资助帮扶;3.5公里砂石路硬化工程和1.8公里的产业路顺利完工,汤亮村小学围墙、公共厕所及大门建成,全村326户免费安装净水器,12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3个提水工程竣工使用;汤亮村种桑面积从180余亩发展到680亩;两座1600余平方米的大蚕房、300多亩的桑蚕种养分离示范基地建成......

      6月7日,张华因抢救无效殉职,4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南疆边境的扶贫路上,按照张华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救助他人。张华奋战并牺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军人的本色,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军人,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军旅生涯里,他们没有因为挫折而后退。走出部队,他们同样不会退缩和畏惧,还有很多像张华一样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军人,比如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1955年张富清从部队退役转业。历经了战争年代的九死一生后,他本可以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陕西,但当时国家正处在艰苦的建设时期,随着党的一声号召,张富清来到了湖北恩施最偏远的来凤县,在那里重新建功立业,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他们身上永远是军人的作风,用热血青春诠释了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人的先进性,他们扎根本职岗位,延续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初心不改,他们用一颗始终向上的心不断努力向着人生的高峰攀登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新时代!(佛荫镇 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