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17:40:03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70年来四川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2019年7月30日 《人民日报》)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句朴素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党的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内在关联,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30日 09 版)刊载的《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文章中写道,四川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规模从1952年的20多亿元到2018年的4万多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从“一二三”“一三二”转变为“三二一”,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公路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开通国内外航线346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近5300万人次,“蜀道难”成为历史。与2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47家,正从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
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1.1%。今年底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明年彝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22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8636万人。
从发展滞后到繁荣兴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川蜀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达664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61项。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6%、普通高校达126所。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普惠医疗卫生格局全面形成,人均预期寿命77.1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7.8%、98.8%。
一个个辉煌的数据,都透露出川蜀大地发生沧桑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时代跨越。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四川省委、省政府抓建设、搞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工作导向也自然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须臾任何时候都没有偏离。也无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都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没有变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后制定和实施了多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具体的计划和规划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增长大幅提升,这样的历史进程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也正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践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胜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攻坚克难,赢得发展新优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奋力书写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答卷。(吴琼英)
2019-08-06 17:40:03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70年来四川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2019年7月30日 《人民日报》)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句朴素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党的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内在关联,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30日 09 版)刊载的《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文章中写道,四川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规模从1952年的20多亿元到2018年的4万多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从“一二三”“一三二”转变为“三二一”,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公路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开通国内外航线346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近5300万人次,“蜀道难”成为历史。与2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47家,正从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
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1.1%。今年底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明年彝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22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8636万人。
从发展滞后到繁荣兴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川蜀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达664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61项。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6%、普通高校达126所。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普惠医疗卫生格局全面形成,人均预期寿命77.1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7.8%、98.8%。
一个个辉煌的数据,都透露出川蜀大地发生沧桑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时代跨越。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四川省委、省政府抓建设、搞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工作导向也自然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须臾任何时候都没有偏离。也无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都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没有变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后制定和实施了多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具体的计划和规划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增长大幅提升,这样的历史进程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也正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践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胜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攻坚克难,赢得发展新优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奋力书写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答卷。(吴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