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漫漫长征路多少军民情

    2019-07-31 17:09:09

      楠桠村75岁村民任明才,小时候经常听邻居叶奶奶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1935年5月23日,红军大部队过村子的时候,每人背上还背着两双草藤编的草鞋。“到村上后,有的在青杠树下住,有的在屋檐下面住,不打扰我们老百姓。”站在当年红军拴马的大青杠树下,任明才向记者讲起从叶奶奶那里听来的红军故事。(7月27日 《四川日报》)

      虽然红军只在村上住了一天,离开时却依旧让叶奶奶依依不舍。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浓浓的鱼水之情彰显着军民一家的长征精神。

      一担水,一袋米,都是关怀。碰上山路崎岖,红军总会顺便帮乡亲们挑来几担水;遇上粮食紧缺,便将剩下的粮食分给当地贫苦百姓。即便停留的时间不久,却尽力帮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点点滴滴都是红军战士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护你周全,又如此温柔细心的人怎能不打动民心?

      一句话,一行动,都是情谊。“红军战士自己在两棵树之间牵起绳子,支起吊锅做饭,没有树的地方,就在地下挖个地灶来生火做饭,非常亲切。”90多岁的龙桂芳老人一直将这一幕记在心里。红军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老百姓添麻烦的承诺,让村民信任,亲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群众们亲切的称红军为“最可爱的人”。

      一片砖,一段路,都是不舍。重庆市南腰界的不少村民搬迁到镇里,也舍不得拆掉红军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甚至自己贴补费用、修缮老屋。酉阳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纪念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纪念塔。一砖一瓦都记载着红军与当地群众携手走过的艰难岁月。鱼水深情,睹物思人,守护这一砖一瓦是群众对红军的感恩,更是为了让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永远流传,让红军精神代代传承。

      重走长征路,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见证,更体会到了漫漫长征路上,那些动人的军民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今天,依旧需要我们秉承长征精神,和人民一起踏上建设祖国之路的又一征程。

      合江县交通运输局 黄倩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漫漫长征路多少军民情

    2019-07-31 17:09:09

      楠桠村75岁村民任明才,小时候经常听邻居叶奶奶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1935年5月23日,红军大部队过村子的时候,每人背上还背着两双草藤编的草鞋。“到村上后,有的在青杠树下住,有的在屋檐下面住,不打扰我们老百姓。”站在当年红军拴马的大青杠树下,任明才向记者讲起从叶奶奶那里听来的红军故事。(7月27日 《四川日报》)

      虽然红军只在村上住了一天,离开时却依旧让叶奶奶依依不舍。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浓浓的鱼水之情彰显着军民一家的长征精神。

      一担水,一袋米,都是关怀。碰上山路崎岖,红军总会顺便帮乡亲们挑来几担水;遇上粮食紧缺,便将剩下的粮食分给当地贫苦百姓。即便停留的时间不久,却尽力帮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点点滴滴都是红军战士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护你周全,又如此温柔细心的人怎能不打动民心?

      一句话,一行动,都是情谊。“红军战士自己在两棵树之间牵起绳子,支起吊锅做饭,没有树的地方,就在地下挖个地灶来生火做饭,非常亲切。”90多岁的龙桂芳老人一直将这一幕记在心里。红军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老百姓添麻烦的承诺,让村民信任,亲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群众们亲切的称红军为“最可爱的人”。

      一片砖,一段路,都是不舍。重庆市南腰界的不少村民搬迁到镇里,也舍不得拆掉红军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甚至自己贴补费用、修缮老屋。酉阳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纪念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纪念塔。一砖一瓦都记载着红军与当地群众携手走过的艰难岁月。鱼水深情,睹物思人,守护这一砖一瓦是群众对红军的感恩,更是为了让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永远流传,让红军精神代代传承。

      重走长征路,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见证,更体会到了漫漫长征路上,那些动人的军民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今天,依旧需要我们秉承长征精神,和人民一起踏上建设祖国之路的又一征程。

      合江县交通运输局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