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16:18:28
84年前,黔北重镇遵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一次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从“谷底”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遵义会议会址,重温来时路,寻找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7月14日 新华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遵义会议,称之为“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促成了这次伟大的转折呢?其密码是什么呢?
坚定信仰,不向一切困难低头。从1934年10月16日从于都河集结出发,到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长征已历时3个月,行程9000里。这一段路程,用千难万险来形容毫不为过,不仅山横水断、缺衣少食,而且外有敌人丧心病狂的围追阻截,内有错误路线左右不定的盲目乱干。红军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8.6万人锐减至3万。然而,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却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这是为什么呢?“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陈树湘“断肠明志”,易荡平饮弹自尽不做俘虏……还有一个有关遵义会议的小细节似乎更能说明这一切。据作为会场的屋主人的一名亲戚回忆说:“墙壁上还有一张大胡子外国人的像。”几经查证,这张像就是马克思的画像。试想一下,这张画像是怎样经历五次反“围剿”、湘江血战、飞渡乌江的腥风血雨一路来到这里的?这不就是信仰的力量吗?一位跟随红军行军560天的英国传教士写道:“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有的。”是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新时代、新的长征,面对“四种危险”“四种考验”等新的艰难险阻,共产党员更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不向一切困难低头。
坚持真理,不向一切权威低头。众所周知,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开创了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多个规模较大的根据地,并在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然而由于党内军内的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湘江血战我们又付出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代价。痛定思痛,1935年1月,在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摆脱了不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共产国际的“瞎指挥”,确立起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路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以此为发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和建设迎来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壮阔局面。历史雄辩地证明,唯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新时代、新的长征,我们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更为丰富而新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做到始终坚持真理,不向一切权威低头。
坚守纪律,不向一切歪风低头。长征开始时,正是中国革命遭受最严重的挫折之时,全国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边远地区去寻求生存和发展。但是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国统区,受反动派反动宣传的影响,党的群众基础并不好。更有甚者,反动派还故意纵火烧毁民房、嫁祸红军,散布红军是“杀人放火”的赤匪的谣言,对红军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靠什么来赢得老百姓的认同呢?仅仅是宣传肯定是不够的。“行胜于言。”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的故事写满长征路。驻营湖南汝城时,3名女红军战士把自己的一条被子剪去一半,送给穷困农户;红军纪律严明,再饿再累,对群众秋毫不犯;渡河借了百姓门板,细心编上号,送还时丝毫不差……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反复念叨“这样的军队很少见”。从早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铁的“纪律”,成了红军不断取信于民、受民拥戴、克敌制胜的法宝。新时代、新的长征,纪律建设依旧是我们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秘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出“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的,坚守纪律,不向一切歪风低头。
四川省合江县城关中学 陈立
2019-07-19 16:18:28
84年前,黔北重镇遵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一次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从“谷底”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遵义会议会址,重温来时路,寻找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7月14日 新华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遵义会议,称之为“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促成了这次伟大的转折呢?其密码是什么呢?
坚定信仰,不向一切困难低头。从1934年10月16日从于都河集结出发,到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长征已历时3个月,行程9000里。这一段路程,用千难万险来形容毫不为过,不仅山横水断、缺衣少食,而且外有敌人丧心病狂的围追阻截,内有错误路线左右不定的盲目乱干。红军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8.6万人锐减至3万。然而,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却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这是为什么呢?“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陈树湘“断肠明志”,易荡平饮弹自尽不做俘虏……还有一个有关遵义会议的小细节似乎更能说明这一切。据作为会场的屋主人的一名亲戚回忆说:“墙壁上还有一张大胡子外国人的像。”几经查证,这张像就是马克思的画像。试想一下,这张画像是怎样经历五次反“围剿”、湘江血战、飞渡乌江的腥风血雨一路来到这里的?这不就是信仰的力量吗?一位跟随红军行军560天的英国传教士写道:“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有的。”是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新时代、新的长征,面对“四种危险”“四种考验”等新的艰难险阻,共产党员更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不向一切困难低头。
坚持真理,不向一切权威低头。众所周知,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开创了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多个规模较大的根据地,并在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然而由于党内军内的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湘江血战我们又付出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代价。痛定思痛,1935年1月,在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摆脱了不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共产国际的“瞎指挥”,确立起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路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以此为发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和建设迎来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壮阔局面。历史雄辩地证明,唯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新时代、新的长征,我们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更为丰富而新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做到始终坚持真理,不向一切权威低头。
坚守纪律,不向一切歪风低头。长征开始时,正是中国革命遭受最严重的挫折之时,全国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边远地区去寻求生存和发展。但是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国统区,受反动派反动宣传的影响,党的群众基础并不好。更有甚者,反动派还故意纵火烧毁民房、嫁祸红军,散布红军是“杀人放火”的赤匪的谣言,对红军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靠什么来赢得老百姓的认同呢?仅仅是宣传肯定是不够的。“行胜于言。”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的故事写满长征路。驻营湖南汝城时,3名女红军战士把自己的一条被子剪去一半,送给穷困农户;红军纪律严明,再饿再累,对群众秋毫不犯;渡河借了百姓门板,细心编上号,送还时丝毫不差……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反复念叨“这样的军队很少见”。从早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铁的“纪律”,成了红军不断取信于民、受民拥戴、克敌制胜的法宝。新时代、新的长征,纪律建设依旧是我们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秘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出“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的,坚守纪律,不向一切歪风低头。
四川省合江县城关中学 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