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16:53:56
苏北鲁南交界处,有一个名叫西棘荡的村庄。20多年前,村如其名,荆棘丛生。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记得日子的苦:“大家在土里刨食、吃了上顿想下顿,生产任务完不成,村里穷得叮当响……”然而,现在的西棘荡完全变了样。行走村间,宽敞的柏油路旁绿树葱葱、繁花点缀;不远处,别墅栋栋,厂房林立,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铺展开来。(6月28日,《人民日报》)
西棘荡村能够从穷村变成美丽乡村,主要得力于当家人钟佰均。1997年,为改变落后状况,乡里找到在县城养殖场当副场长的钟佰均,“你年轻有头脑,又是党员,回村带着大家干吧!”钟佰均一度犹豫,当时村支书的工资补贴还不足他收入的五分之一,有点舍不得。最终,钟佰均还是不顾家人反对,1998年初回村挑起了重担,这一干就是20多年。“我的根在农村,我要用一生报答我的乡亲。”为了根、为了乡亲,他放弃了优厚待遇,回家当村支书,初心不改,令人敬佩!
钟佰均为了践行初心,他接手了一个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人心涣散,连党员大会都开不起来的一个烂摊子村。他上任后,先对村干部“约法三章”,提出“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不在家里办公”的“三不”要求;同时,建立村干部履职目标责任制,并对党员分类管理,按人分任务、立规矩、兑奖惩,打破以往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慢慢地,树立起了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主心骨。
拔“穷根”,还得靠产业。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钟佰均一开始想从地里找“黄金”。他先后引进一些高产经济作物,但项目接连失败。钟佰均没气馁。1999年底,他在邻近渔村考察学习时,看到有人收购废旧渔网,不经意间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为了让产业能成,他带着煎饼大葱,连夜搭乘运输废旧渔网的货车赶赴宁波,邀请客商来村投资建厂。好不容易说动了厂家,但老板一来,看到条件,转身就走。眼看致富美梦就要破灭,钟佰均冲了上去,“给我三个月,缺什么补什么,保你满意!”
三个月的时间,他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地修起了路,安通了电。项目一完工,钟佰均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宁波。是他的诚心打动了客商: “钟书记,你是干事的人,我认了。”2000年,钟佰均引进投资100万元,在村里建起第一个尼龙颗粒加工厂,当年就盈利40多万。
当年投资、当年达产、当年收益,钟佰均为西棘荡村挖到了第一桶金,让村民看到了希望。随后,在钟佰均的带领下,产业不断壮大,跑销售市场,建污水处理厂……无处不闪现着钟佰均的身影。为进一步对尼龙颗粒深加工、精细加工,提高产品价值,村里2017年投资1.2亿元,建成棘荡农民创业园,吸纳周边从业农民460人,年产值达6亿元。201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钟佰均不忘乡村文明事业的发展。建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发布乡贤榜、开展“晒家训扬美德”活动……现在的西棘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但钟佰均仍不满足,“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带着大家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一个村支书,为了根,为了践行用一生报答乡亲的诺言,宁愿放弃优厚待遇,执着坚守20多年,带领村民从穷变富,不断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共产党员钟佰均,他用事实来践行初心,书写了自己的华丽人生。
作者:合江县望龙中学 熊方平
2019-07-01 16:53:56
苏北鲁南交界处,有一个名叫西棘荡的村庄。20多年前,村如其名,荆棘丛生。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记得日子的苦:“大家在土里刨食、吃了上顿想下顿,生产任务完不成,村里穷得叮当响……”然而,现在的西棘荡完全变了样。行走村间,宽敞的柏油路旁绿树葱葱、繁花点缀;不远处,别墅栋栋,厂房林立,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铺展开来。(6月28日,《人民日报》)
西棘荡村能够从穷村变成美丽乡村,主要得力于当家人钟佰均。1997年,为改变落后状况,乡里找到在县城养殖场当副场长的钟佰均,“你年轻有头脑,又是党员,回村带着大家干吧!”钟佰均一度犹豫,当时村支书的工资补贴还不足他收入的五分之一,有点舍不得。最终,钟佰均还是不顾家人反对,1998年初回村挑起了重担,这一干就是20多年。“我的根在农村,我要用一生报答我的乡亲。”为了根、为了乡亲,他放弃了优厚待遇,回家当村支书,初心不改,令人敬佩!
钟佰均为了践行初心,他接手了一个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人心涣散,连党员大会都开不起来的一个烂摊子村。他上任后,先对村干部“约法三章”,提出“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不在家里办公”的“三不”要求;同时,建立村干部履职目标责任制,并对党员分类管理,按人分任务、立规矩、兑奖惩,打破以往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慢慢地,树立起了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主心骨。
拔“穷根”,还得靠产业。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钟佰均一开始想从地里找“黄金”。他先后引进一些高产经济作物,但项目接连失败。钟佰均没气馁。1999年底,他在邻近渔村考察学习时,看到有人收购废旧渔网,不经意间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为了让产业能成,他带着煎饼大葱,连夜搭乘运输废旧渔网的货车赶赴宁波,邀请客商来村投资建厂。好不容易说动了厂家,但老板一来,看到条件,转身就走。眼看致富美梦就要破灭,钟佰均冲了上去,“给我三个月,缺什么补什么,保你满意!”
三个月的时间,他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地修起了路,安通了电。项目一完工,钟佰均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宁波。是他的诚心打动了客商: “钟书记,你是干事的人,我认了。”2000年,钟佰均引进投资100万元,在村里建起第一个尼龙颗粒加工厂,当年就盈利40多万。
当年投资、当年达产、当年收益,钟佰均为西棘荡村挖到了第一桶金,让村民看到了希望。随后,在钟佰均的带领下,产业不断壮大,跑销售市场,建污水处理厂……无处不闪现着钟佰均的身影。为进一步对尼龙颗粒深加工、精细加工,提高产品价值,村里2017年投资1.2亿元,建成棘荡农民创业园,吸纳周边从业农民460人,年产值达6亿元。201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钟佰均不忘乡村文明事业的发展。建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发布乡贤榜、开展“晒家训扬美德”活动……现在的西棘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但钟佰均仍不满足,“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带着大家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一个村支书,为了根,为了践行用一生报答乡亲的诺言,宁愿放弃优厚待遇,执着坚守20多年,带领村民从穷变富,不断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共产党员钟佰均,他用事实来践行初心,书写了自己的华丽人生。
作者:合江县望龙中学 熊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