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返乡创业,巾帼更胜须眉 ——记福宝镇穆村村养殖专业户王孝芳

    2019-06-25 18:53:22

      在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与贵州接壤的穆村村,有一个占地3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56间,长年养殖生猪50头,种猪32头,年产仔猪1000头以上的家庭养殖场。场内设施齐备,管理科学,养殖技术从采精配种到育肥出售一条龙。没有雇工,夫妻经营。这个家庭养殖场的主人就是返乡创业,巾帼更胜须眉的王孝芳。

      穷则思变,外出打工讨本事

      福宝镇贫困村穆村村,地处福宝边陲,与贵州赤水长沙镇接壤。亘古以来,这里的山民住山吃山,贫穷落后。王孝芳就是这村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贫穷的山乡生活,王孝芳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格。初中毕业,她与本村青年结婚,一直在家务农。每当看到家乡的贫穷,就感到百般的苦恼和无奈,夜晚常常辗转难眠。人穷志不短,穷则要思变。上个世纪的90年代,王孝芳只身离别家乡,东进浙江温州打工。来到异地他乡,举目无亲,陌生的环境让她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贫穷,她要努力挣钱。王孝芳在温州做过小饮食,买卖过蔬菜水果,蹬过人力三轮车。在繁华的都市里,王孝芳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她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2005年4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孝芳经人引荐,来到温州龙湾生猪养殖场。王孝芳本是农家妇女,一直有对生猪饲养的嗜好,在龙湾养殖场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王孝芳以自己的朴实勤劳,吃苦耐劳,赢得了老板的喜爱和信赖,月工资从一千多增加到一万多。给予高薪,欲意何为?不言而喻,意在留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孝芳凭借自己的头脑灵活,细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学会、掌握了生猪从采精、储藏、配种、阉割到饲养、防疫、管理的一整套科学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全能生猪养殖专家。

      返乡创业,科技养殖显身手

      老板高薪聘请,王孝芳心诚感激。她用辛苦换得的资金,实现了改变自己家庭贫穷的愿望。2012年,她将老房拆建成了砖混结构、宽敞明亮的小洋楼,硬化了房前公路,改善了居住和生活环境。

      王孝芳虽然身在异地他乡打工,可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他山之石,怎么就不可以用来攻玉呢!她想回乡创业,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开办自己的养殖场。2017年8月,王孝芳终于下定决心,毅然放弃了温州龙湾养殖场的高薪聘请,谢绝老板的再三挽留,怀着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美好憧憬,回到老家,开办自己的家庭养殖场。

      王孝芳回乡创业,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了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2017年10月初,她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来的20万元资金以及镇村两级协调的5万元贷款,在穆村村2社麻车洞自己住宅背后的荒坡上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场占地近3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猪栏圈舍56间。随后,又向亲戚朋友借款16万元,买回了养殖床、显微镜、恒温锅、恒温箱、监控器、饲料粉碎机等一系列设施设备。2017年底,第一批32只种猪、30只育肥仔猪入栏。王孝芳把四级肢残的老公叫回家,协助自己。从此,她将自己在温州龙湾养殖场学到的养殖科学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养殖场里。2018年初,种猪开始陆续产仔。由于种猪采精、配种都是王孝芳一个人亲手操作,严格消毒,精心饲养,科学管理,当年就产幼崽600多只,最多一窝产下23只,成活率几乎100%。

      王孝芳家庭生猪养殖获得极大的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销售毛收入60余万元,实现利润30多万元。

      扶贫济困,无私奉献传帮带

      王孝芳家庭养殖场已步入正轨,自己生活也过得比较富足、安稳。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王孝芳不忘初心,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心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她要把自己科学养殖的技术无私奉献给家乡,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穆村村的乡邻李玉林、王恩国、甘华英,高村村张国清等人,为了脱贫致富也曾从事过生猪养殖。但由于缺乏技术,一直发展不好。他们拜师王孝芳,讨教科学技术。王孝芳把自己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今,李玉林等人的家庭生猪养殖都获得了良好效益,家家实现了脱贫。王孝芳说:看见大家把生猪饲养发展起来了,乡亲们实现了脱贫,和我一样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我们大家都高兴。

      王孝芳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常常“放鸡生蛋”。对那些贫困户或一时资金缺乏的农户,她都会把仔猪先赊给他们饲养,并给她们技术指导,待生猪出栏后才收回成本,从不计半点利息。王孝芳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邻里乡亲无不交口称颂。

      王孝芳的成功家庭养殖和她的科学养殖技术,受到了周边乡镇以及市县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王孝芳的家庭养殖场参观学习。王孝芳有问必答,把自己的养殖科学技术介绍给客人,参观学习的人听了都非常感动。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如今,王孝芳心中蓝图绘就,养殖场再上台阶,一如既往地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带动乡邻,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何开一 庞维金 记者 杨池能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返乡创业,巾帼更胜须眉 ——记福宝镇穆村村养殖专业户王孝芳

    2019-06-25 18:53:22

      在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与贵州接壤的穆村村,有一个占地3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56间,长年养殖生猪50头,种猪32头,年产仔猪1000头以上的家庭养殖场。场内设施齐备,管理科学,养殖技术从采精配种到育肥出售一条龙。没有雇工,夫妻经营。这个家庭养殖场的主人就是返乡创业,巾帼更胜须眉的王孝芳。

      穷则思变,外出打工讨本事

      福宝镇贫困村穆村村,地处福宝边陲,与贵州赤水长沙镇接壤。亘古以来,这里的山民住山吃山,贫穷落后。王孝芳就是这村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贫穷的山乡生活,王孝芳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格。初中毕业,她与本村青年结婚,一直在家务农。每当看到家乡的贫穷,就感到百般的苦恼和无奈,夜晚常常辗转难眠。人穷志不短,穷则要思变。上个世纪的90年代,王孝芳只身离别家乡,东进浙江温州打工。来到异地他乡,举目无亲,陌生的环境让她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贫穷,她要努力挣钱。王孝芳在温州做过小饮食,买卖过蔬菜水果,蹬过人力三轮车。在繁华的都市里,王孝芳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她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2005年4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孝芳经人引荐,来到温州龙湾生猪养殖场。王孝芳本是农家妇女,一直有对生猪饲养的嗜好,在龙湾养殖场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王孝芳以自己的朴实勤劳,吃苦耐劳,赢得了老板的喜爱和信赖,月工资从一千多增加到一万多。给予高薪,欲意何为?不言而喻,意在留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孝芳凭借自己的头脑灵活,细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学会、掌握了生猪从采精、储藏、配种、阉割到饲养、防疫、管理的一整套科学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全能生猪养殖专家。

      返乡创业,科技养殖显身手

      老板高薪聘请,王孝芳心诚感激。她用辛苦换得的资金,实现了改变自己家庭贫穷的愿望。2012年,她将老房拆建成了砖混结构、宽敞明亮的小洋楼,硬化了房前公路,改善了居住和生活环境。

      王孝芳虽然身在异地他乡打工,可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他山之石,怎么就不可以用来攻玉呢!她想回乡创业,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开办自己的养殖场。2017年8月,王孝芳终于下定决心,毅然放弃了温州龙湾养殖场的高薪聘请,谢绝老板的再三挽留,怀着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美好憧憬,回到老家,开办自己的家庭养殖场。

      王孝芳回乡创业,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了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2017年10月初,她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来的20万元资金以及镇村两级协调的5万元贷款,在穆村村2社麻车洞自己住宅背后的荒坡上建起了养殖场。养殖场占地近3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猪栏圈舍56间。随后,又向亲戚朋友借款16万元,买回了养殖床、显微镜、恒温锅、恒温箱、监控器、饲料粉碎机等一系列设施设备。2017年底,第一批32只种猪、30只育肥仔猪入栏。王孝芳把四级肢残的老公叫回家,协助自己。从此,她将自己在温州龙湾养殖场学到的养殖科学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养殖场里。2018年初,种猪开始陆续产仔。由于种猪采精、配种都是王孝芳一个人亲手操作,严格消毒,精心饲养,科学管理,当年就产幼崽600多只,最多一窝产下23只,成活率几乎100%。

      王孝芳家庭生猪养殖获得极大的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销售毛收入60余万元,实现利润30多万元。

      扶贫济困,无私奉献传帮带

      王孝芳家庭养殖场已步入正轨,自己生活也过得比较富足、安稳。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王孝芳不忘初心,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心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她要把自己科学养殖的技术无私奉献给家乡,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穆村村的乡邻李玉林、王恩国、甘华英,高村村张国清等人,为了脱贫致富也曾从事过生猪养殖。但由于缺乏技术,一直发展不好。他们拜师王孝芳,讨教科学技术。王孝芳把自己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今,李玉林等人的家庭生猪养殖都获得了良好效益,家家实现了脱贫。王孝芳说:看见大家把生猪饲养发展起来了,乡亲们实现了脱贫,和我一样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我们大家都高兴。

      王孝芳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常常“放鸡生蛋”。对那些贫困户或一时资金缺乏的农户,她都会把仔猪先赊给他们饲养,并给她们技术指导,待生猪出栏后才收回成本,从不计半点利息。王孝芳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邻里乡亲无不交口称颂。

      王孝芳的成功家庭养殖和她的科学养殖技术,受到了周边乡镇以及市县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王孝芳的家庭养殖场参观学习。王孝芳有问必答,把自己的养殖科学技术介绍给客人,参观学习的人听了都非常感动。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如今,王孝芳心中蓝图绘就,养殖场再上台阶,一如既往地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带动乡邻,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何开一 庞维金 记者 杨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