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临近退休赴任扶贫 多变称呼彰显初心

    2019-06-20 15:30:25

      “第一书记是个多大的官?它不是官,是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带头人,是为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来的。”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原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处长,娄烦县庙湾乡双井村原第一书记李玲义常挂在嘴边的话。(《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8日 05版))

      两年前,当得知单位派他到娄烦扶贫时,李玲义犹豫了。他生怕时间太短,干不出个名堂,但组织的安排,他没有推诿,毅然走上了扶贫路,接下了双井村这个庙湾乡脱贫“最硬的骨头”。

      2017年1月3日,李玲义背着铺盖,怀揣太原市工商局筹集的20万元扶贫款,正式以第一书记身份来到双井村,住进了满是受潮掉落墙皮的窑洞。进村第一天,召集村民来村委会开会。大伙儿都来了,当听说李书记带着20万元钱时,兴奋不已。“李书记,买米买面”“给我们盖新房吧”……面对众议,李玲义摇头说:“我不是给你们输血来了,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要你们自己动起来。”书记的定力,书记的导向,让村民知道,致富不能等靠要,幸福要靠自己来创造。

      李书记来前曾经调研过双井村,知道这里祖祖辈辈都种土豆,他把发展土豆作为村里致富产业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事后,李玲义将带来的钱购买十几吨青薯9号、晋薯16号土豆籽种,一百斤土豆配一百斤有机肥,挨家挨户发放,并请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解科学种植土豆。年底,双井村土豆亩产一下子从1000多斤跃升到了3000多斤。土豆丰收后,他带着土豆四处推销,当年居然卖了50多万斤。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祖祖辈辈吃的山药蛋竟然这么畅销,8毛钱一斤都还供不应求。李玲义让村民攒取到了第一桶金,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豆书记”。

      李玲义不仅有“土豆书记”的美称,还有“化缘书记”的妙称。他刚到双井村不久,一位朋友来看他,留宿一宿忍不住了说:“这种地方咋能住人?翻盖一下,钱我出了!”李玲义开玩笑说:“这一修整,起码两万元。”没想到朋友二话没说,真把钱打来了。李玲义转念一想,这钱可以用来为乡亲们盖个磨坊呀!——双井村多年来没磨坊,村民们磨面碾米,要走十几里山路。

      为了建盖磨坊,两万元远远不够,李玲义继续奔走。没过多久,老李的朋友们及太原市工商局几个分局的资助款陆续到账,“双井磨坊”盖起来了。仅因此事,李玲义“化缘书记” 的名号得已传开。但李玲义不太喜欢这个名号——扶贫可不能光“化缘”,得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才行。由于他的努力,如今,双井村有了磨坊、粉坊,一旁党建文化室也已建完,可李玲义依旧睡在罩着塑料膜的通铺上,起床第一件事,还是打扫“白皮皮”。

      “化缘书记”、“土豆书记”,称呼在变,但他的初心未变。让村民不断增收,成功的背后,有他的艰辛。翻开李玲义的日记,透过点滴,可窥见其一般。

      “2019年1月24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扶贫的路上,不只是整理资料而已,还有家人的分离、不理解,村民的抱怨,领导的训斥,巡查的压力。每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人,可能真的自己流了很多泪水……无数次,被骂了无数次,最主要是委屈了无数次,但是很幸运,每一次的无奈才能让你更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我也有家有爱人有儿子有孙子,我也是人啊,需要……”

      “2019年1月23日——今天实在太累了,上午去村里,中午冒雨慰问贫困户,下午开会,晚上帮助拉装土豆,回来做饭、洗碗,满满当当的工作,手机都累得超负荷,不转了……”

      ……

      一则则日记,都是他艰辛他艰辛扶贫的见证。他不仅扶贫,还帮流落村里20多年的云南媳妇找到了家;请专家三次进村认定,解决了“不敢坐汽车,见到白大褂就害怕”的精神病患吴九花病情多年得不到认定的难题,让如今的吴九花每月能领300多块钱的补助……

      李玲义临近退休赴任驻村扶贫,从第一书记、化缘书记、土豆书记……,称呼虽在不断变化,但他的初心却始终未变,那就是如期脱贫,让百姓获得满满的福祉,让大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文/凤鸣中学 山凤)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临近退休赴任扶贫 多变称呼彰显初心

    2019-06-20 15:30:25

      “第一书记是个多大的官?它不是官,是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带头人,是为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来的。”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原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处长,娄烦县庙湾乡双井村原第一书记李玲义常挂在嘴边的话。(《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8日 05版))

      两年前,当得知单位派他到娄烦扶贫时,李玲义犹豫了。他生怕时间太短,干不出个名堂,但组织的安排,他没有推诿,毅然走上了扶贫路,接下了双井村这个庙湾乡脱贫“最硬的骨头”。

      2017年1月3日,李玲义背着铺盖,怀揣太原市工商局筹集的20万元扶贫款,正式以第一书记身份来到双井村,住进了满是受潮掉落墙皮的窑洞。进村第一天,召集村民来村委会开会。大伙儿都来了,当听说李书记带着20万元钱时,兴奋不已。“李书记,买米买面”“给我们盖新房吧”……面对众议,李玲义摇头说:“我不是给你们输血来了,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要你们自己动起来。”书记的定力,书记的导向,让村民知道,致富不能等靠要,幸福要靠自己来创造。

      李书记来前曾经调研过双井村,知道这里祖祖辈辈都种土豆,他把发展土豆作为村里致富产业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事后,李玲义将带来的钱购买十几吨青薯9号、晋薯16号土豆籽种,一百斤土豆配一百斤有机肥,挨家挨户发放,并请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解科学种植土豆。年底,双井村土豆亩产一下子从1000多斤跃升到了3000多斤。土豆丰收后,他带着土豆四处推销,当年居然卖了50多万斤。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祖祖辈辈吃的山药蛋竟然这么畅销,8毛钱一斤都还供不应求。李玲义让村民攒取到了第一桶金,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豆书记”。

      李玲义不仅有“土豆书记”的美称,还有“化缘书记”的妙称。他刚到双井村不久,一位朋友来看他,留宿一宿忍不住了说:“这种地方咋能住人?翻盖一下,钱我出了!”李玲义开玩笑说:“这一修整,起码两万元。”没想到朋友二话没说,真把钱打来了。李玲义转念一想,这钱可以用来为乡亲们盖个磨坊呀!——双井村多年来没磨坊,村民们磨面碾米,要走十几里山路。

      为了建盖磨坊,两万元远远不够,李玲义继续奔走。没过多久,老李的朋友们及太原市工商局几个分局的资助款陆续到账,“双井磨坊”盖起来了。仅因此事,李玲义“化缘书记” 的名号得已传开。但李玲义不太喜欢这个名号——扶贫可不能光“化缘”,得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才行。由于他的努力,如今,双井村有了磨坊、粉坊,一旁党建文化室也已建完,可李玲义依旧睡在罩着塑料膜的通铺上,起床第一件事,还是打扫“白皮皮”。

      “化缘书记”、“土豆书记”,称呼在变,但他的初心未变。让村民不断增收,成功的背后,有他的艰辛。翻开李玲义的日记,透过点滴,可窥见其一般。

      “2019年1月24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扶贫的路上,不只是整理资料而已,还有家人的分离、不理解,村民的抱怨,领导的训斥,巡查的压力。每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人,可能真的自己流了很多泪水……无数次,被骂了无数次,最主要是委屈了无数次,但是很幸运,每一次的无奈才能让你更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我也有家有爱人有儿子有孙子,我也是人啊,需要……”

      “2019年1月23日——今天实在太累了,上午去村里,中午冒雨慰问贫困户,下午开会,晚上帮助拉装土豆,回来做饭、洗碗,满满当当的工作,手机都累得超负荷,不转了……”

      ……

      一则则日记,都是他艰辛他艰辛扶贫的见证。他不仅扶贫,还帮流落村里20多年的云南媳妇找到了家;请专家三次进村认定,解决了“不敢坐汽车,见到白大褂就害怕”的精神病患吴九花病情多年得不到认定的难题,让如今的吴九花每月能领300多块钱的补助……

      李玲义临近退休赴任驻村扶贫,从第一书记、化缘书记、土豆书记……,称呼虽在不断变化,但他的初心却始终未变,那就是如期脱贫,让百姓获得满满的福祉,让大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文/凤鸣中学 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