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基层干部驻村扶贫还得向厅官学几招

    2019-04-17 15:28:59

      王治华是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副厅级干部。2017年8月,他主动请缨来到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了一名副厅级驻村干部。(4月12日,人民日报)

      基层干部驻村扶贫还得向厅官学几招。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厅官是个大官,手中有权,人力、物力、财力都可调动,驻村当书记做扶贫工作与基层人员驻村做扶贫工作是不可类比的。其实不然,王治华虽是副厅级干部,但他驻村扶贫并非是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关键是他能亲身做到的事情让许多熟悉基层工作的干部都无法做到,因而取得了扶贫工作的骄人之绩。

      2017年8月,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王治华主动请缨来到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了一名副厅级驻村干部,虽是厅官,但他驻村扶贫与多少干部都不同。

      一是吃住在村上。王治华担任玉竹村驻村第一书记1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回过5次北京,且第五次都是为了给玉竹村争取水肥一体化项目。他住在村委会一楼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摆了一张木板床,床头放个办公桌,再在角落里安置个简易塑料衣柜,经常吃着方便面,穿越在农户家中,走访摸情况,搞调研,一来二去,给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二是没有官架子。王治华驻村后,逢人便是“兄弟”、“大伯”相称,让你始终觉得他和蔼可亲。“他提着北京的酒和饼干走访向维胜家,开口就叫‘老大伯’。”老党员向维胜说,当时自己正在洗衣服,见王治华上前来握手,赶紧在衣襟上擦手,没想到王治华抢一步上前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老大伯,不用擦,我也是陕西的农村娃,咱们是一家人!”简单的一席话让向维胜心里暖暖的。

      三是一起劳动,融入百姓,理所当然成了百姓心中的自己人。老支书张明祥喜欢王治华则是因为他和老百姓一起扫地、打窝、栽树,样样都干得有模有样。有一次,村民秦兴权家翻修房子,张明祥见抬石头的队伍中有个魁梧的身影格外出挑,仔细一看,竟然是王治华!他和旁人一般扎着骑马桩,抬着300多斤的石头喊着整齐的号子走。“硬是个把式(行家)的架势也!”张明祥当即就竖了大拇指。

      四是外出争取资金,逢人就叫“兄弟”。万州区溪口乡副乡长宋建平说,王治华跑部门就和别人一样从科员找起,逢人就叫“兄弟”,到哪儿都是笑脸,若不是一口标准的京腔,就跟万州本地人没啥区别,他并没有摆出厅级干部的威严。

      五是深研定项目,借名录找业主,诚心打动拦路人。经过调研,王治华为村里规划了砂糖橘、粉黛脆李、百香果等产业,为让起步晚的玉竹村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呢?王治华决定将全村3000多亩土地全部打造成现代标准化果园,让标准化经营成为玉竹村的核心竞争力。他通过乡里的招商名录找到了业主陈芳华,但陈芳华提出了一个要求:搞规模化生产就涉及土地流转,村里得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能为流转土地扯皮。其中有一个钉子户在多番劝说无果后,村干部们都对说服向成忠死了心,但王治华不肯放弃。有一次,他趁向成忠返乡的时机,去乡里买了点卤菜,提了瓶二锅头就上了向成忠的门。晚上,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后,他对特意来看他的李忠荣说了三个字“同意了”,便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好奇的李忠荣第二天就此事询问向成忠,向成忠说:“王书记一口一个‘老大哥’,还给我倒酒夹菜讲道理,我啷个还好意思拒绝嘛。”

      在王治华的努力下,玉竹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修通了,业主引进了,果园高标准地发展起来了,村委会办公室也迁建到安全的新址了。但这些成绩王治华并不满足。

      回看厅官王治华驻村的扶贫路,不得不令人佩服,就算许多熟悉基层工作的官员,也得给王治华学几招,走进百姓心,成为百姓人,用心做实事,扶贫定会成!(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基层干部驻村扶贫还得向厅官学几招

    2019-04-17 15:28:59

      王治华是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副厅级干部。2017年8月,他主动请缨来到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了一名副厅级驻村干部。(4月12日,人民日报)

      基层干部驻村扶贫还得向厅官学几招。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厅官是个大官,手中有权,人力、物力、财力都可调动,驻村当书记做扶贫工作与基层人员驻村做扶贫工作是不可类比的。其实不然,王治华虽是副厅级干部,但他驻村扶贫并非是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关键是他能亲身做到的事情让许多熟悉基层工作的干部都无法做到,因而取得了扶贫工作的骄人之绩。

      2017年8月,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王治华主动请缨来到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了一名副厅级驻村干部,虽是厅官,但他驻村扶贫与多少干部都不同。

      一是吃住在村上。王治华担任玉竹村驻村第一书记1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回过5次北京,且第五次都是为了给玉竹村争取水肥一体化项目。他住在村委会一楼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摆了一张木板床,床头放个办公桌,再在角落里安置个简易塑料衣柜,经常吃着方便面,穿越在农户家中,走访摸情况,搞调研,一来二去,给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二是没有官架子。王治华驻村后,逢人便是“兄弟”、“大伯”相称,让你始终觉得他和蔼可亲。“他提着北京的酒和饼干走访向维胜家,开口就叫‘老大伯’。”老党员向维胜说,当时自己正在洗衣服,见王治华上前来握手,赶紧在衣襟上擦手,没想到王治华抢一步上前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老大伯,不用擦,我也是陕西的农村娃,咱们是一家人!”简单的一席话让向维胜心里暖暖的。

      三是一起劳动,融入百姓,理所当然成了百姓心中的自己人。老支书张明祥喜欢王治华则是因为他和老百姓一起扫地、打窝、栽树,样样都干得有模有样。有一次,村民秦兴权家翻修房子,张明祥见抬石头的队伍中有个魁梧的身影格外出挑,仔细一看,竟然是王治华!他和旁人一般扎着骑马桩,抬着300多斤的石头喊着整齐的号子走。“硬是个把式(行家)的架势也!”张明祥当即就竖了大拇指。

      四是外出争取资金,逢人就叫“兄弟”。万州区溪口乡副乡长宋建平说,王治华跑部门就和别人一样从科员找起,逢人就叫“兄弟”,到哪儿都是笑脸,若不是一口标准的京腔,就跟万州本地人没啥区别,他并没有摆出厅级干部的威严。

      五是深研定项目,借名录找业主,诚心打动拦路人。经过调研,王治华为村里规划了砂糖橘、粉黛脆李、百香果等产业,为让起步晚的玉竹村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呢?王治华决定将全村3000多亩土地全部打造成现代标准化果园,让标准化经营成为玉竹村的核心竞争力。他通过乡里的招商名录找到了业主陈芳华,但陈芳华提出了一个要求:搞规模化生产就涉及土地流转,村里得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能为流转土地扯皮。其中有一个钉子户在多番劝说无果后,村干部们都对说服向成忠死了心,但王治华不肯放弃。有一次,他趁向成忠返乡的时机,去乡里买了点卤菜,提了瓶二锅头就上了向成忠的门。晚上,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后,他对特意来看他的李忠荣说了三个字“同意了”,便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好奇的李忠荣第二天就此事询问向成忠,向成忠说:“王书记一口一个‘老大哥’,还给我倒酒夹菜讲道理,我啷个还好意思拒绝嘛。”

      在王治华的努力下,玉竹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修通了,业主引进了,果园高标准地发展起来了,村委会办公室也迁建到安全的新址了。但这些成绩王治华并不满足。

      回看厅官王治华驻村的扶贫路,不得不令人佩服,就算许多熟悉基层工作的官员,也得给王治华学几招,走进百姓心,成为百姓人,用心做实事,扶贫定会成!(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