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让干部“流动”起来

    2019-03-27 18:58:52

      近日,北方某省的公务员遴选落下帷幕。而这场遴选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笔者得知,源于当地友人的几句抱怨。说他好不容易拿到了本地单位的从镇到县到市的层层同意报考批复,结果报考单位却以种种理由否定他同意报考文件的合理性,不断要求他重新出具证明,数次下来,友人疲于奔波乃至对单位大失所望。

      友人也是一名基层干部,日常工作兢兢业业,在遴选前,已经有三年没有变动过岗位。而像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的老同志甚至一个岗位干了几十年也没有变动;有的年轻同志刚入职时领导说“要到各个岗位轮一圈锻炼你们的能力”结果从入职直到离开该单位也没有换过岗位;也有的干部表现非常出色,但大抵是“过于出色”,以至于领导觉得非他不可,因此有调动或升职的机会,百般阻拦。

      究其原因,一方面培养干部人才花时间耗精力,谁也不想自己精心培养的干部刚能独挡一面,就去到别的地方,这样对于本单位来说,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极大的损失。尤其在基层,培养一名优秀的干部非常不易,人们非常自然的就给他盖上“某单位所有”的“私章”,不愿意放走。另一方面,干部的岗位安排要考虑到综合素质、性格、年龄、与其他干部的协调能力等种种因素,尽管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渴望得到更多的锻炼,但对于领导而言,大刀阔斧的变动人事意味着不稳定,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岗位调适总是在尽量小的范围内。最后则是干部的个人思想问题。有些年轻干部拈轻怕重,不愿意到一些看起来工作任务繁重的岗位上锻炼,而对于部分老职工而言,仕途已经到了天花板,已经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和热情,自然是一动不如一静。

      然而,长期固守一地,长期任职同一岗位,容易让干部滋生出惰性心理,工作缺乏激情,办事缺乏效率;同时,干部与周边的同事、百姓日渐熟悉后,也容易被复杂的人情关系所羁绊,逐渐形成种种关系网,不正之风随之出现。因此,还是需要加强干部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流动,正向激励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不同的工作始终充满学习的劲头,对于综合素质好、能力佳的干部,要让他们看得到晋升的途径,认识到“有为就有位”,不断强化干部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

      (五通镇 陆通)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让干部“流动”起来

    2019-03-27 18:58:52

      近日,北方某省的公务员遴选落下帷幕。而这场遴选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笔者得知,源于当地友人的几句抱怨。说他好不容易拿到了本地单位的从镇到县到市的层层同意报考批复,结果报考单位却以种种理由否定他同意报考文件的合理性,不断要求他重新出具证明,数次下来,友人疲于奔波乃至对单位大失所望。

      友人也是一名基层干部,日常工作兢兢业业,在遴选前,已经有三年没有变动过岗位。而像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的老同志甚至一个岗位干了几十年也没有变动;有的年轻同志刚入职时领导说“要到各个岗位轮一圈锻炼你们的能力”结果从入职直到离开该单位也没有换过岗位;也有的干部表现非常出色,但大抵是“过于出色”,以至于领导觉得非他不可,因此有调动或升职的机会,百般阻拦。

      究其原因,一方面培养干部人才花时间耗精力,谁也不想自己精心培养的干部刚能独挡一面,就去到别的地方,这样对于本单位来说,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极大的损失。尤其在基层,培养一名优秀的干部非常不易,人们非常自然的就给他盖上“某单位所有”的“私章”,不愿意放走。另一方面,干部的岗位安排要考虑到综合素质、性格、年龄、与其他干部的协调能力等种种因素,尽管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渴望得到更多的锻炼,但对于领导而言,大刀阔斧的变动人事意味着不稳定,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岗位调适总是在尽量小的范围内。最后则是干部的个人思想问题。有些年轻干部拈轻怕重,不愿意到一些看起来工作任务繁重的岗位上锻炼,而对于部分老职工而言,仕途已经到了天花板,已经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和热情,自然是一动不如一静。

      然而,长期固守一地,长期任职同一岗位,容易让干部滋生出惰性心理,工作缺乏激情,办事缺乏效率;同时,干部与周边的同事、百姓日渐熟悉后,也容易被复杂的人情关系所羁绊,逐渐形成种种关系网,不正之风随之出现。因此,还是需要加强干部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流动,正向激励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不同的工作始终充满学习的劲头,对于综合素质好、能力佳的干部,要让他们看得到晋升的途径,认识到“有为就有位”,不断强化干部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

      (五通镇 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