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尧坝镇“五强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2018-12-20 10:09:04

    自2014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先后多次调整、加大了干部帮扶覆盖率,全镇123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干部对口帮扶,干部力量得到集中整合和有效发挥。
    目前,拥有市、县、镇、村四级帮扶和联系干部219名,驻村工作组9个,实现了帮扶100%全覆盖。除行政干部以外,还包含了教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社会力量,在多样化的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年来,尧坝镇干部走访农户达到4万余人次,产业到户扶持、易地搬迁扶持、危房改造扶持、地灾搬迁扶持等共投入资金量达到4000万余元,落实医疗、教育政策资金2000余万元。
    带动力不减,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尧坝镇始终把产业带动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首位,坚持产业带动致富。一是种植业方面:依托幅员辽阔的坡地、林地,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9个行政村的优势特点, 大力发展尧坝红、脆红李、真龙柚、晚熟荔枝等产业,带动4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二是养殖业方面:2014-2018年对全镇1085户贫困户发放“到户产业”补助金241.299万元,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殖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养殖黑猪、黑山羊、土鸡、土鸭等顺利实现脱贫。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做强做实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天堂坝村、识字村、仙顶村三个个贫困村联合修建温氏养猪场,由温氏集团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销路,村集体负责出资和管理。三是镇村旅游业方面: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镇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引进泸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尧坝古镇风景区、尧坝驿景区、湿地公园等项目开发建设,同时培育发展农家乐、农家民宿,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四是在村集体经济方面: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带动村一级“造血、生血”能力的首要举措。天堂坝村、识字村、仙顶村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出资和统一管理,整合自身无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投资和分红。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发展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使贫困户持续增收、长期受益。
    投入量不减,持续强化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新建硬化和整治加宽公路约63公里。投入资金 500余万元,通过安装自来水管道、新建蓄水池、修缮山坪塘、打井等全力保障贫困户饮水安全。所有村村委驻地互联网覆盖率达100%,改变了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的局面。
    受益面不减,持续强化帮扶措施。在做好面上脱贫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对1235户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脱贫攻坚以来,163户573人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898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涉及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1085户贫困户享受了精准到户产业扶持政策,涉及资金240余万元;1000人次享受了低保兜底政策;约6000人次享受了教育减免政策,1万余人次享受了全免费医疗政策,500余人次接受了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脱贫政策受益人数达到3000余人。
    精准度不减,持续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已脱贫户持续帮扶机制,根据已脱贫农户实际,持续帮助制定帮扶措施,明确每月至少2次入户帮扶,核对脱贫成果情况,及时预防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已脱贫户脱贫不脱政策机制,结合医疗、教育、民政、就业等方面,继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已脱贫户对脱贫成果认可,对帮扶工作满意。三是未脱贫户对标补短整改机制。明确对标补短责任人,每月至少2次入户,会同镇建管所、国土所、民政办、卫计办、扶贫办等办所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限时整改。四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每季度开展蹲点督导大走访大排查“回头看”专项行动,由镇全体班子成员带队,由市、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对全镇扶贫工作进行交叉督查,开出问题清单,现场交办和限时落实。
    (葛金彪)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尧坝镇“五强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2018-12-20 10:09:04

    自2014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先后多次调整、加大了干部帮扶覆盖率,全镇123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干部对口帮扶,干部力量得到集中整合和有效发挥。
    目前,拥有市、县、镇、村四级帮扶和联系干部219名,驻村工作组9个,实现了帮扶100%全覆盖。除行政干部以外,还包含了教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社会力量,在多样化的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年来,尧坝镇干部走访农户达到4万余人次,产业到户扶持、易地搬迁扶持、危房改造扶持、地灾搬迁扶持等共投入资金量达到4000万余元,落实医疗、教育政策资金2000余万元。
    带动力不减,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尧坝镇始终把产业带动放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首位,坚持产业带动致富。一是种植业方面:依托幅员辽阔的坡地、林地,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9个行政村的优势特点, 大力发展尧坝红、脆红李、真龙柚、晚熟荔枝等产业,带动4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二是养殖业方面:2014-2018年对全镇1085户贫困户发放“到户产业”补助金241.299万元,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殖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养殖黑猪、黑山羊、土鸡、土鸭等顺利实现脱贫。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做强做实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天堂坝村、识字村、仙顶村三个个贫困村联合修建温氏养猪场,由温氏集团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销路,村集体负责出资和管理。三是镇村旅游业方面: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镇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引进泸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尧坝古镇风景区、尧坝驿景区、湿地公园等项目开发建设,同时培育发展农家乐、农家民宿,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四是在村集体经济方面: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带动村一级“造血、生血”能力的首要举措。天堂坝村、识字村、仙顶村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出资和统一管理,整合自身无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投资和分红。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发展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使贫困户持续增收、长期受益。
    投入量不减,持续强化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新建硬化和整治加宽公路约63公里。投入资金 500余万元,通过安装自来水管道、新建蓄水池、修缮山坪塘、打井等全力保障贫困户饮水安全。所有村村委驻地互联网覆盖率达100%,改变了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的局面。
    受益面不减,持续强化帮扶措施。在做好面上脱贫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对1235户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脱贫攻坚以来,163户573人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898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涉及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1085户贫困户享受了精准到户产业扶持政策,涉及资金240余万元;1000人次享受了低保兜底政策;约6000人次享受了教育减免政策,1万余人次享受了全免费医疗政策,500余人次接受了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脱贫政策受益人数达到3000余人。
    精准度不减,持续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已脱贫户持续帮扶机制,根据已脱贫农户实际,持续帮助制定帮扶措施,明确每月至少2次入户帮扶,核对脱贫成果情况,及时预防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已脱贫户脱贫不脱政策机制,结合医疗、教育、民政、就业等方面,继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已脱贫户对脱贫成果认可,对帮扶工作满意。三是未脱贫户对标补短整改机制。明确对标补短责任人,每月至少2次入户,会同镇建管所、国土所、民政办、卫计办、扶贫办等办所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限时整改。四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每季度开展蹲点督导大走访大排查“回头看”专项行动,由镇全体班子成员带队,由市、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对全镇扶贫工作进行交叉督查,开出问题清单,现场交办和限时落实。
    (葛金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