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领导干部要“韧”字当头

    2018-11-30 15:19:26

    “用功譬若掘井”,要有干劲,更要有韧劲;要有动力,更要有定力。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如果就此放弃,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最后到哪里也挖不出水,只有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才有清泉涌出之日。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也一样,既要有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干”功,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的“韧”功。只有“韧”字当头、以“韧”促“干”,才能蹄急而步稳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引领群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干”是外功,“韧”是内功,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无不是内力深厚的集大成者,领导干部要想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也必须在“韧”这门内功上守正笃实、勤加修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快出政绩,恨不得一口气跑下马拉松;一旦遭遇困难,马上另起炉灶,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效果却稀稀拉拉,甚至引起人们反感,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无果而终。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参天大树是一尺一寸长起来的,工作成绩与事业成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奋斗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也是辩证逻辑。
    能为人们记住的优秀共产党员,无不把“韧”字深深镌刻在干事创业的基座上。黄旭华隐居荒岛30年,抱定“搞不出来核潜艇,我死不瞑目”的决心搞科研;林俊德埋名大漠52年,参与中国全部核试验;王泽山用了62年时间,把火炸药这个“冷门”专业给做“火”了;王继才32年、116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每天升起五星红旗,昭示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如果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一代一代接续奋斗的精气神,他们怎么能创造出道德的“天际线”,事业的“海平面”?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说到底,这就是我们坚韧不拔、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这也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来越从容淡定、充满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外一些国家见不得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把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视为他们维持霸权的最大威胁,整天撺掇鼓噪、混淆视听,想方设法围堵中国、打压中国,企图打断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国内也有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担心疑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失速论”“衰退论”等奇谈怪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还会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诱惑所困,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创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韧”,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蕴含着强烈的使命担当,领导干部当“韧”字当头、久久为功。
    (巴中市巴州区老干局马国俊)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领导干部要“韧”字当头

    2018-11-30 15:19:26

    “用功譬若掘井”,要有干劲,更要有韧劲;要有动力,更要有定力。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如果就此放弃,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最后到哪里也挖不出水,只有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才有清泉涌出之日。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也一样,既要有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干”功,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一茬接着干的“韧”功。只有“韧”字当头、以“韧”促“干”,才能蹄急而步稳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引领群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干”是外功,“韧”是内功,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无不是内力深厚的集大成者,领导干部要想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也必须在“韧”这门内功上守正笃实、勤加修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快出政绩,恨不得一口气跑下马拉松;一旦遭遇困难,马上另起炉灶,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效果却稀稀拉拉,甚至引起人们反感,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无果而终。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参天大树是一尺一寸长起来的,工作成绩与事业成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奋斗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也是辩证逻辑。
    能为人们记住的优秀共产党员,无不把“韧”字深深镌刻在干事创业的基座上。黄旭华隐居荒岛30年,抱定“搞不出来核潜艇,我死不瞑目”的决心搞科研;林俊德埋名大漠52年,参与中国全部核试验;王泽山用了62年时间,把火炸药这个“冷门”专业给做“火”了;王继才32年、116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每天升起五星红旗,昭示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如果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一代一代接续奋斗的精气神,他们怎么能创造出道德的“天际线”,事业的“海平面”?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说到底,这就是我们坚韧不拔、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这也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来越从容淡定、充满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外一些国家见不得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把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视为他们维持霸权的最大威胁,整天撺掇鼓噪、混淆视听,想方设法围堵中国、打压中国,企图打断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国内也有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担心疑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失速论”“衰退论”等奇谈怪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还会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诱惑所困,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创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韧”,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蕴含着强烈的使命担当,领导干部当“韧”字当头、久久为功。
    (巴中市巴州区老干局马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