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碰“马蜂窝”看谁当书记
2018-11-29 10:47:32
只要没有出差等情况,每天早上7点左右,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党委书记门盛庆就会出现在镇上,在重点项目现场转一圈。看进度,听诉求,解难题,成了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11月2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今年44岁的门盛庆是个“老乡镇”。在乡镇工作21年,他把乡镇各类岗位几乎干了个遍,先后在三个镇担任过党委书记,始终初心不改、敢想敢干、激情不减。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到重点项目现场转圈,看进度,听诉求,察民意,解难题。
当书记,是一个地方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带动一班子人的工作作风。门盛庆是个敢担当,勇作为,善于琢磨门道,敢于钻“矛盾窝,碰马蜂窝”的人。
2016年4月,门盛庆调任张村镇党委书记后,很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普陀路华锦小区有一条街道的乱象。从民怨声中找“痛点”,他如鲠在喉,决定整治这个地方。当他开始着手制定拆违计划时,没想到,很多同事纷纷劝他,这是一个不好碰的“马蜂窝”,问题都存在10年了,当事人中很多都是老上访户,要是拆了会惹来很多麻烦。但门盛庆坚定地拍了板,“这件事一定要做,要不然要我这个党委书记干什么用!”在门盛庆的主导下,今年8月28日,镇上协调区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仅用12个小时,就将所有违章建筑全部拆除,违建拆除的第二天,华锦社区的居民就送来了锦旗,对镇党委、政府敢于担当的做法由衷赞赏,10年的难题被他迎刃而解。
门庆盛敢碰“烫手山芋”,源自浓浓的为民情怀。他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干点事儿才有意义。当干部就要敢于钻‘矛盾窝’、办棘手事,碰马蜂窝。”这些年,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他不仅敢碰马蜂窝,啃硬骨头,还善于琢磨干工作的门道。到张村镇当书记后,提出了“品质张村、活力新城”的发展定位。他在镇里兜兜转转很多次,最后将目光投向了里口山,决定要投资改造防火通道,“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投巨资把泥土路面的防火通道进行升级改造,不仅缓解了进出景区的交通压力,还给张村镇新增了一处环山公路景点,增加了人气,并且通过对荒山进行环境整治,张村镇新拓展出了近6000亩地。
在门盛庆的推动下,镇上围绕绿水青山做文章,开始了加快发展的新动作。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承办了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周边引进了绿世界主题公园、福圣源生态观光园等几十个文旅项目。村民发展采摘园、农家乐和特色民宿,今年1至10月,里口山4个村接待游客量达146万人次,实现收入2亿多元。“干工作要琢磨门道,把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把事儿干好。”这是门盛庆常挂在嘴边的话。
门盛庆敢担当,勇作为,善琢磨,他走一处,兴一方,百姓始终能得到满满的福祉。他在温泉镇任职期间,推动构建了健康休闲养生区、活力商贸物流区等,奠定了跨越发展之基;在羊亭镇任职时,他着力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企业,推动这个传统工业重镇告别了“烟囱崇拜”,大踏步转型升级;在门盛庆的带领下,温泉、羊亭两镇入选省级示范镇,张村镇荣膺全国文明镇。
门庆盛能作出如此出色的成绩,关键在于他不忘初心,有浓浓的为民情怀,常到基层走走转转,察民情,体民意,遇事动真碰硬,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主心骨,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作为一方的父母官,只要一心为民,不存私利,就没有不敢碰的“烫手山芋”,也没有不敢“捅的马蜂窝”。
(文/韶华)
敢碰“马蜂窝”看谁当书记
2018-11-29 10:47:32
只要没有出差等情况,每天早上7点左右,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党委书记门盛庆就会出现在镇上,在重点项目现场转一圈。看进度,听诉求,解难题,成了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11月2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今年44岁的门盛庆是个“老乡镇”。在乡镇工作21年,他把乡镇各类岗位几乎干了个遍,先后在三个镇担任过党委书记,始终初心不改、敢想敢干、激情不减。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到重点项目现场转圈,看进度,听诉求,察民意,解难题。
当书记,是一个地方的领头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带动一班子人的工作作风。门盛庆是个敢担当,勇作为,善于琢磨门道,敢于钻“矛盾窝,碰马蜂窝”的人。
2016年4月,门盛庆调任张村镇党委书记后,很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普陀路华锦小区有一条街道的乱象。从民怨声中找“痛点”,他如鲠在喉,决定整治这个地方。当他开始着手制定拆违计划时,没想到,很多同事纷纷劝他,这是一个不好碰的“马蜂窝”,问题都存在10年了,当事人中很多都是老上访户,要是拆了会惹来很多麻烦。但门盛庆坚定地拍了板,“这件事一定要做,要不然要我这个党委书记干什么用!”在门盛庆的主导下,今年8月28日,镇上协调区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仅用12个小时,就将所有违章建筑全部拆除,违建拆除的第二天,华锦社区的居民就送来了锦旗,对镇党委、政府敢于担当的做法由衷赞赏,10年的难题被他迎刃而解。
门庆盛敢碰“烫手山芋”,源自浓浓的为民情怀。他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干点事儿才有意义。当干部就要敢于钻‘矛盾窝’、办棘手事,碰马蜂窝。”这些年,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他不仅敢碰马蜂窝,啃硬骨头,还善于琢磨干工作的门道。到张村镇当书记后,提出了“品质张村、活力新城”的发展定位。他在镇里兜兜转转很多次,最后将目光投向了里口山,决定要投资改造防火通道,“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投巨资把泥土路面的防火通道进行升级改造,不仅缓解了进出景区的交通压力,还给张村镇新增了一处环山公路景点,增加了人气,并且通过对荒山进行环境整治,张村镇新拓展出了近6000亩地。
在门盛庆的推动下,镇上围绕绿水青山做文章,开始了加快发展的新动作。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承办了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周边引进了绿世界主题公园、福圣源生态观光园等几十个文旅项目。村民发展采摘园、农家乐和特色民宿,今年1至10月,里口山4个村接待游客量达146万人次,实现收入2亿多元。“干工作要琢磨门道,把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把事儿干好。”这是门盛庆常挂在嘴边的话。
门盛庆敢担当,勇作为,善琢磨,他走一处,兴一方,百姓始终能得到满满的福祉。他在温泉镇任职期间,推动构建了健康休闲养生区、活力商贸物流区等,奠定了跨越发展之基;在羊亭镇任职时,他着力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企业,推动这个传统工业重镇告别了“烟囱崇拜”,大踏步转型升级;在门盛庆的带领下,温泉、羊亭两镇入选省级示范镇,张村镇荣膺全国文明镇。
门庆盛能作出如此出色的成绩,关键在于他不忘初心,有浓浓的为民情怀,常到基层走走转转,察民情,体民意,遇事动真碰硬,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主心骨,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作为一方的父母官,只要一心为民,不存私利,就没有不敢碰的“烫手山芋”,也没有不敢“捅的马蜂窝”。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