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用实干绘就“乡村振兴”的恢宏画卷

    2019-06-10 18:40:41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总书记的一篇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来,农村发展成绩斐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良好开局,乡村党组织带头有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乡村人才活力得以迸发,脱贫攻坚加速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一幅幅“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锦绣画卷在华夏大地渐次展开。

      “乡村振兴”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有没有尽心竭力,干得好与差,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大至一国一省,小到一县一镇,“乡村振兴”事关群众利益和福祉,群众期望值和社会关注度都很高。干得好,切实为民众排忧解难,就能赢得民心,为党和政府“加分”;干得差,实际效果不好,则会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甚至影响执政根基。因而,党员干部须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汗水赢得民心。正如有些报道所言,党员干部晒黑了,乡村建设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群众、促进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然而,“乡村振兴”也不是天然就能使乡村振兴。个别地方的“乡村振兴”并非从群众需求出发,而是服从于“政绩”需要,用主观臆断取代群众意愿,群众利益被“束之高阁”,干部越是努力,乡村离“振兴”也越远。“乡村振兴”能否使乡村振兴,关键要看它能否准确获悉群众的真实需求,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而这就需广征民意、问需于民、求计于民,让群众意识到是为自己而奋斗,才能迸发出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实也如此,要赢得“乡村振兴”,就要充分尊重民意、以群众期盼为导向,把“乡村振兴”转变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政之兴废,在乎民心。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即为党心之所系;群众需求、百姓福祉,是党奋斗目标之所在。归根结底,“乡村振兴”就是如何赢得民心的问题,要满怀责任、深怀感情,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饮水思源”的感怀之意、“绿叶系根”的感激之情、“寸草春晖”的感恩之心,牢记政治使命、夯实素养能力、涵养道德品格、弘扬实干精神,积极主动走出高楼大院,深入田间地头,多与群众谈一谈、聊一聊,切实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在群众中了解情况、在群众中寻找办法、在群众中形成决策、在群众中解决问题,筑牢“乡村振兴”之民心根基。

      党员干部当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秉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盼是百姓幸福声”的民生情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下“绣花”功夫,多啃“硬骨头”,“乡村振兴”就会实实在在顾民意、暖民生、赢民心。(合江县人社局 杨元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用实干绘就“乡村振兴”的恢宏画卷

    2019-06-10 18:40:41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总书记的一篇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来,农村发展成绩斐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良好开局,乡村党组织带头有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乡村人才活力得以迸发,脱贫攻坚加速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一幅幅“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锦绣画卷在华夏大地渐次展开。

      “乡村振兴”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有没有尽心竭力,干得好与差,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大至一国一省,小到一县一镇,“乡村振兴”事关群众利益和福祉,群众期望值和社会关注度都很高。干得好,切实为民众排忧解难,就能赢得民心,为党和政府“加分”;干得差,实际效果不好,则会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甚至影响执政根基。因而,党员干部须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汗水赢得民心。正如有些报道所言,党员干部晒黑了,乡村建设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群众、促进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然而,“乡村振兴”也不是天然就能使乡村振兴。个别地方的“乡村振兴”并非从群众需求出发,而是服从于“政绩”需要,用主观臆断取代群众意愿,群众利益被“束之高阁”,干部越是努力,乡村离“振兴”也越远。“乡村振兴”能否使乡村振兴,关键要看它能否准确获悉群众的真实需求,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而这就需广征民意、问需于民、求计于民,让群众意识到是为自己而奋斗,才能迸发出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实也如此,要赢得“乡村振兴”,就要充分尊重民意、以群众期盼为导向,把“乡村振兴”转变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政之兴废,在乎民心。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即为党心之所系;群众需求、百姓福祉,是党奋斗目标之所在。归根结底,“乡村振兴”就是如何赢得民心的问题,要满怀责任、深怀感情,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饮水思源”的感怀之意、“绿叶系根”的感激之情、“寸草春晖”的感恩之心,牢记政治使命、夯实素养能力、涵养道德品格、弘扬实干精神,积极主动走出高楼大院,深入田间地头,多与群众谈一谈、聊一聊,切实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在群众中了解情况、在群众中寻找办法、在群众中形成决策、在群众中解决问题,筑牢“乡村振兴”之民心根基。

      党员干部当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秉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盼是百姓幸福声”的民生情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下“绣花”功夫,多啃“硬骨头”,“乡村振兴”就会实实在在顾民意、暖民生、赢民心。(合江县人社局 杨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