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他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2018-11-15 10:19:44

    担任了15年村干部,在患癌症离世前才第一次去体检;在自己家里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给贫困户买生活用品;当看到有贫困户家缺少劳动力,就主动帮结对帮扶贫困户种庄稼;岗位虽小,却勇担重任,成为百姓依赖的“勤务员”。
    11月12日,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攀湾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王孝明积劳成疾,累倒在了扶贫一线,人生的齿轮永远定格在56岁。去世当天,王孝明曾一度昏迷,偶尔清醒时,嘴里还念叨着帮扶贫困户的名字。
    群众心声的代表人 化解矛盾的协调员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王孝明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在今年通村公路(洪权路)的建设中,需要协调土地,不免有不少矛盾,小到青苗费,大到土地纠纷,他都积极参与做好工作,化解矛盾,在推进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
    尊老助人的热心人 心贴心帮扶贫困户
    这几年,王孝明很多时候都是村上的事忙完了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在忙完自己的农活的同时还是积极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妻子经常数落他:“家里的农活都做不完,还管别人做什么。”他劝妻子说,他们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我这个党员怎么能看着不管呢?俗话说 "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这句话用在王孝明身上再合适不过。同时,王孝明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安排一个村干部要帮扶两户贫困户要求,他不仅照顾他们生产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同时自己带头发展苗木种植,每年用工优先雇用贫困户,免费传授实用技术,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工作的挑担人 为民解忧甘于奉献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督查多,问责严。担任监督委会主任以来,王孝明同志白天参加村里各项工作,夜晚是蚊虫叮咬浑身是汗,准备村里的各项软件资料。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业务水平。在几年的工作中,所有他参与或负责的工作中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没有发生过任何违纪违规的问题。
    一路走来,王孝明党龄近12年,他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他情系人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将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扶贫路上,展示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遗憾的是,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6岁,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故事还在群众中流传。
    南滩镇人民政府 吕晓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他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2018-11-15 10:19:44

    担任了15年村干部,在患癌症离世前才第一次去体检;在自己家里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给贫困户买生活用品;当看到有贫困户家缺少劳动力,就主动帮结对帮扶贫困户种庄稼;岗位虽小,却勇担重任,成为百姓依赖的“勤务员”。
    11月12日,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攀湾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王孝明积劳成疾,累倒在了扶贫一线,人生的齿轮永远定格在56岁。去世当天,王孝明曾一度昏迷,偶尔清醒时,嘴里还念叨着帮扶贫困户的名字。
    群众心声的代表人 化解矛盾的协调员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王孝明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在今年通村公路(洪权路)的建设中,需要协调土地,不免有不少矛盾,小到青苗费,大到土地纠纷,他都积极参与做好工作,化解矛盾,在推进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
    尊老助人的热心人 心贴心帮扶贫困户
    这几年,王孝明很多时候都是村上的事忙完了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在忙完自己的农活的同时还是积极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妻子经常数落他:“家里的农活都做不完,还管别人做什么。”他劝妻子说,他们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我这个党员怎么能看着不管呢?俗话说 "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这句话用在王孝明身上再合适不过。同时,王孝明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安排一个村干部要帮扶两户贫困户要求,他不仅照顾他们生产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同时自己带头发展苗木种植,每年用工优先雇用贫困户,免费传授实用技术,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工作的挑担人 为民解忧甘于奉献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督查多,问责严。担任监督委会主任以来,王孝明同志白天参加村里各项工作,夜晚是蚊虫叮咬浑身是汗,准备村里的各项软件资料。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业务水平。在几年的工作中,所有他参与或负责的工作中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没有发生过任何违纪违规的问题。
    一路走来,王孝明党龄近12年,他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他情系人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将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扶贫路上,展示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遗憾的是,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6岁,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故事还在群众中流传。
    南滩镇人民政府 吕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