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16:43:17
毕业季来临,冲郎加在校园里无意间看到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看着展板上的几行大字,冲郎加觉得热血沸腾:“那就是我想做的、也应该要做的事!”(6月6日,中国青年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校园海报,让即将毕业的冲郎加热血沸腾,成了“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本是学习藏语言文学系初等教育(藏汉双语)专业,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毕业后,他将会成为一名老师。可他没有按常理出牌,2016年,大学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党巴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
入村才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角的党巴村是整个甘孜地区最偏远贫困的地方。这里山坡陡峭、石头遍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全村85户村民有一大半都是建档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基础设施很落后,村里人出门基本靠步行或者驴车、牛车。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也比较严重。”面对如此困境,冲郎加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此行的目标:一定要努力让党巴村发生改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帮扶,破局是关键。为了减少村民对自己刚毕业能做好工作的怀疑,他搞调研、讲政策、办夜校、引产业、修路建房……用一个个的实际行动,为党巴村带来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为了让党巴村增收致富,通过调研,他发现当地的环境比较适合种植原产于天山脚下的雪菊。这种雪菊亩产值达上万元,收益是种小麦的十倍,而且已经在邻村试点成功。项目虽好,可村民们祖祖辈辈都靠种粮食为生,他们并不相信,花居然也能卖钱。
为了打破僵局,冲郎加以身作则,首先从村民阿扎叔家借来半分地,在村里种起了雪菊。4月底播种下去的种子,到了7月中旬已经“大获全胜”。产量、药效都很好,能卖到的价钱很不错,事实让村民不得不信服种雪菊能赚钱。为了解决村民对于雪菊种植技术和销售前景的担忧,他还特意开设课程教授雪菊的种植方法,并和扶贫队员们联系好成都的一家公司,与村民签订种植雪菊的保底收购协议。有了收益保障,村民开始在田间地头“侍弄”起了雪菊,并让雪菊成了本村致富的主要产业链。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冲郎加针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村里的人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每月坚持组织两次夜校学习,宣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教授科学种养殖方法,普及卫生知识、交通知识……在提高村里人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大改变。
三年来,在冲郎加的努力之下,党巴村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不仅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曾经的仅2000元到而今突破8000元,还获得了2018年度省级“四好村”的荣誉。种雪菊、养鸡、扩展果园……一个个项目落地,都是冲郎加用心、用情打动了村民,才让他们有了今天挣钱的好项目、好日子。
三年时间,村民的经济收入翻4倍,事实是工作业绩最好的证明。干部驻村帮扶,不在乎夸夸其谈,关键是要沉得下去,以身作则,让村民信你,服你,且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想办法,找门路,不等不靠,通过自身的努力增收致富,这就是能人之为,这就是国家所需的栋梁才干之为。(文/韶华)
2019-06-11 16:43:17
毕业季来临,冲郎加在校园里无意间看到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看着展板上的几行大字,冲郎加觉得热血沸腾:“那就是我想做的、也应该要做的事!”(6月6日,中国青年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校园海报,让即将毕业的冲郎加热血沸腾,成了“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本是学习藏语言文学系初等教育(藏汉双语)专业,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毕业后,他将会成为一名老师。可他没有按常理出牌,2016年,大学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党巴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
入村才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角的党巴村是整个甘孜地区最偏远贫困的地方。这里山坡陡峭、石头遍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全村85户村民有一大半都是建档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基础设施很落后,村里人出门基本靠步行或者驴车、牛车。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也比较严重。”面对如此困境,冲郎加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此行的目标:一定要努力让党巴村发生改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帮扶,破局是关键。为了减少村民对自己刚毕业能做好工作的怀疑,他搞调研、讲政策、办夜校、引产业、修路建房……用一个个的实际行动,为党巴村带来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为了让党巴村增收致富,通过调研,他发现当地的环境比较适合种植原产于天山脚下的雪菊。这种雪菊亩产值达上万元,收益是种小麦的十倍,而且已经在邻村试点成功。项目虽好,可村民们祖祖辈辈都靠种粮食为生,他们并不相信,花居然也能卖钱。
为了打破僵局,冲郎加以身作则,首先从村民阿扎叔家借来半分地,在村里种起了雪菊。4月底播种下去的种子,到了7月中旬已经“大获全胜”。产量、药效都很好,能卖到的价钱很不错,事实让村民不得不信服种雪菊能赚钱。为了解决村民对于雪菊种植技术和销售前景的担忧,他还特意开设课程教授雪菊的种植方法,并和扶贫队员们联系好成都的一家公司,与村民签订种植雪菊的保底收购协议。有了收益保障,村民开始在田间地头“侍弄”起了雪菊,并让雪菊成了本村致富的主要产业链。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冲郎加针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村里的人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每月坚持组织两次夜校学习,宣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教授科学种养殖方法,普及卫生知识、交通知识……在提高村里人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大改变。
三年来,在冲郎加的努力之下,党巴村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不仅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曾经的仅2000元到而今突破8000元,还获得了2018年度省级“四好村”的荣誉。种雪菊、养鸡、扩展果园……一个个项目落地,都是冲郎加用心、用情打动了村民,才让他们有了今天挣钱的好项目、好日子。
三年时间,村民的经济收入翻4倍,事实是工作业绩最好的证明。干部驻村帮扶,不在乎夸夸其谈,关键是要沉得下去,以身作则,让村民信你,服你,且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想办法,找门路,不等不靠,通过自身的努力增收致富,这就是能人之为,这就是国家所需的栋梁才干之为。(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