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话”让干群对话更有“温度”
2018-09-19 11:39:41
9月4日傍晚,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直到深夜11点才散会。(9月17日《人民日报》)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在忙活了一天后,晚上一般选择提上小板凳,带上大蒲扇,三五成群的围着谈天说地,这是一家老小最放松的闲暇时光,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村干部们瞄准了这个时机,把平淡无奇的夜话杂谈变成了一场干群交心的盛会。
“单向听”变“双向说”,提升群众“参与度”。接地气的“乡村夜话”模式摒弃了干部滔滔不绝的说,村民默默无声的听的单向交流方式,把严肃拘谨的会议变成了“拉家常”的坝坝会,在自家的院坝里,老百姓不会忌惮“该说不该说”,反而争先恐后发言,生怕漏说一句,干部也不当“哑巴”,对群众有问必答,不说教、不强求,条条都是适用“干货”,这一来二去,村民也就自然开始掏心窝子,认真对待。
“被动晓”变“主动干”,提升群众“获得感”。想要让广大百姓知晓政策,开会往往是最快捷的办法,但真正要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原因有两点,一是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政策云里雾里,没有完全吃透,二是对新政策持怀疑态度,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乡村夜话”让群众能够有渠道去说、去问,消除了群众对政策的疑惑,群众心里有底了,便开始主动遵守政策,主动宣传政策,对政策的推行也起着“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效果。
“短时做”变“长久抓”,提升群众“满意率”。“乡村夜话”给基层治理开了一剂良方,同时,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彼此坦诚沟通交流,这注定了单县“乡村夜话”的成功。笔者认为,眼前的成果是一时的,只有长期抓好“乡村夜话”这一民生栏目,才能真正给干群关系“升温”,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文/白米镇 唐青春)
“乡村夜话”让干群对话更有“温度”
2018-09-19 11:39:41
9月4日傍晚,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直到深夜11点才散会。(9月17日《人民日报》)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在忙活了一天后,晚上一般选择提上小板凳,带上大蒲扇,三五成群的围着谈天说地,这是一家老小最放松的闲暇时光,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村干部们瞄准了这个时机,把平淡无奇的夜话杂谈变成了一场干群交心的盛会。
“单向听”变“双向说”,提升群众“参与度”。接地气的“乡村夜话”模式摒弃了干部滔滔不绝的说,村民默默无声的听的单向交流方式,把严肃拘谨的会议变成了“拉家常”的坝坝会,在自家的院坝里,老百姓不会忌惮“该说不该说”,反而争先恐后发言,生怕漏说一句,干部也不当“哑巴”,对群众有问必答,不说教、不强求,条条都是适用“干货”,这一来二去,村民也就自然开始掏心窝子,认真对待。
“被动晓”变“主动干”,提升群众“获得感”。想要让广大百姓知晓政策,开会往往是最快捷的办法,但真正要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原因有两点,一是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政策云里雾里,没有完全吃透,二是对新政策持怀疑态度,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乡村夜话”让群众能够有渠道去说、去问,消除了群众对政策的疑惑,群众心里有底了,便开始主动遵守政策,主动宣传政策,对政策的推行也起着“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效果。
“短时做”变“长久抓”,提升群众“满意率”。“乡村夜话”给基层治理开了一剂良方,同时,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彼此坦诚沟通交流,这注定了单县“乡村夜话”的成功。笔者认为,眼前的成果是一时的,只有长期抓好“乡村夜话”这一民生栏目,才能真正给干群关系“升温”,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文/白米镇 唐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