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扶贫而生的蓝标河

    2018-08-23 09:17:36

    今年4月14日,长期在多个岗位从事扶贫工作,曾一手推动建立起全区扶贫考核体系的广西瑶族干部蓝标河,在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岗位期间,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年仅44岁的蓝标河,留下的扶贫印记深深地印刻在了壮乡人民的心里。他的几个对口帮扶对象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敬他的奉献,敬他的忠于职守。(8月16日,新华网)
    年仅44岁的蓝标河,在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岗位期间,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扶贫战线又痛失了一位好同志。
    蓝标河,他一生都为扶贫做事。从初入广西社会科学院即被派到农村当扶贫干部,到主动参与农村发展课题和扶贫外援项目,再到挂职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协管扶贫工作,随后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监测统计处工作……一直从事着与扶贫相关的工作,“扶贫”始终贯穿着他的职业生涯。
    2003年,作为区直单位年轻干部,蓝标河主动申请负责社科院定点帮扶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扶贫工作,一干就是4年。2015年,全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在没有更多参考的情况下,蓝标河与几位同事白天分头到各部门走访,晚上回来集中梳理、分析、讨论,随后制定出精准识别方案。为做到每一个贫困指标更精准,蓝标河不厌其烦,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找了多少人反复核实论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他到过20多个县,走访近100个村400余户农户,为精准贫困户的识别建立完善的指标。
    2018年,融安县脱贫摘帽进入关键期,蓝标河面对家里有2位年近80岁的老人,孩子还小的实际情况,不顾妻子的劝说,毅然答应领导,要继续负责帮助融安县的脱贫工作,还说服家人:“现在是全国脱贫攻坚关键期,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扶贫干部,肯定要带头。”为了脱贫攻坚,他舍小家,顾大家。如果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服务于民的宗旨,是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
    “挂职不是来镀金,要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成绩,助力融安如期脱贫摘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融安干部和父老乡亲的期望。”这是蓝标河今年3月份到融安县上任第一次见面会上立下的誓言。朴实的话语,表明了他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要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成绩,助力融安如期脱贫摘帽,体现了他敢于担当精神。
    走马上任后,不顾住宿条件和办公条件的简陋,上班第二天,他就来到县扶贫指挥部与当地干部开始谋划融安脱贫攻坚工作。走乡镇,上农家,搞调查,找问题,整理写出实施方案。在蓝标河积极推动下,全县建立了“扶贫工作日”制度,帮扶干部每周五下到联系点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宣传落实扶贫政策,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他推动制定了全县脱贫摘帽预考核工作方案,推动成立专家组,计划对全县144个村开展预考核。他结合调查结果,汇总了全县脱贫攻坚多方面的困难问题,协调促成融安县与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对接。走村入户调研,不给群众增添任何负担,廉洁自律,令人敬佩!
    由于工作忙碌,蓝标河已几年没回老家了,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他都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没有想到,为了制定出完美的全县脱贫摘帽预考核工作方案,竟然连续加班写材料,最终倒下却再也没有起来。“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年仅44岁的蓝标河走了,透过他的一生,我们看到他一心想着人民,心理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母亲生病住院没有来得及去看,孩子小没有留在身边照顾……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不孝的儿子,不称职的父亲。可他一心为扶贫,一生为扶贫,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干部;他顾大家,舍小家,在扶贫工作中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向党和人民兑现了立下的誓言,可他永远也无法完成“明年一定回去看母亲”的诺言。

    蓝标河走了,不仅是他家人的损失,更是党的损失,人民的损失,愿他在九泉路上走好!融安人民将永远记住他。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扶贫而生的蓝标河

    2018-08-23 09:17:36

    今年4月14日,长期在多个岗位从事扶贫工作,曾一手推动建立起全区扶贫考核体系的广西瑶族干部蓝标河,在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岗位期间,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年仅44岁的蓝标河,留下的扶贫印记深深地印刻在了壮乡人民的心里。他的几个对口帮扶对象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敬他的奉献,敬他的忠于职守。(8月16日,新华网)
    年仅44岁的蓝标河,在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岗位期间,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扶贫战线又痛失了一位好同志。
    蓝标河,他一生都为扶贫做事。从初入广西社会科学院即被派到农村当扶贫干部,到主动参与农村发展课题和扶贫外援项目,再到挂职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协管扶贫工作,随后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监测统计处工作……一直从事着与扶贫相关的工作,“扶贫”始终贯穿着他的职业生涯。
    2003年,作为区直单位年轻干部,蓝标河主动申请负责社科院定点帮扶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扶贫工作,一干就是4年。2015年,全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在没有更多参考的情况下,蓝标河与几位同事白天分头到各部门走访,晚上回来集中梳理、分析、讨论,随后制定出精准识别方案。为做到每一个贫困指标更精准,蓝标河不厌其烦,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找了多少人反复核实论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他到过20多个县,走访近100个村400余户农户,为精准贫困户的识别建立完善的指标。
    2018年,融安县脱贫摘帽进入关键期,蓝标河面对家里有2位年近80岁的老人,孩子还小的实际情况,不顾妻子的劝说,毅然答应领导,要继续负责帮助融安县的脱贫工作,还说服家人:“现在是全国脱贫攻坚关键期,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扶贫干部,肯定要带头。”为了脱贫攻坚,他舍小家,顾大家。如果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服务于民的宗旨,是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
    “挂职不是来镀金,要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成绩,助力融安如期脱贫摘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融安干部和父老乡亲的期望。”这是蓝标河今年3月份到融安县上任第一次见面会上立下的誓言。朴实的话语,表明了他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要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成绩,助力融安如期脱贫摘帽,体现了他敢于担当精神。
    走马上任后,不顾住宿条件和办公条件的简陋,上班第二天,他就来到县扶贫指挥部与当地干部开始谋划融安脱贫攻坚工作。走乡镇,上农家,搞调查,找问题,整理写出实施方案。在蓝标河积极推动下,全县建立了“扶贫工作日”制度,帮扶干部每周五下到联系点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宣传落实扶贫政策,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他推动制定了全县脱贫摘帽预考核工作方案,推动成立专家组,计划对全县144个村开展预考核。他结合调查结果,汇总了全县脱贫攻坚多方面的困难问题,协调促成融安县与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对接。走村入户调研,不给群众增添任何负担,廉洁自律,令人敬佩!
    由于工作忙碌,蓝标河已几年没回老家了,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他都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没有想到,为了制定出完美的全县脱贫摘帽预考核工作方案,竟然连续加班写材料,最终倒下却再也没有起来。“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年仅44岁的蓝标河走了,透过他的一生,我们看到他一心想着人民,心理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母亲生病住院没有来得及去看,孩子小没有留在身边照顾……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不孝的儿子,不称职的父亲。可他一心为扶贫,一生为扶贫,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干部;他顾大家,舍小家,在扶贫工作中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向党和人民兑现了立下的誓言,可他永远也无法完成“明年一定回去看母亲”的诺言。

    蓝标河走了,不仅是他家人的损失,更是党的损失,人民的损失,愿他在九泉路上走好!融安人民将永远记住他。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