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15:19:56
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是张富清转业后的5个主要工作单位,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他是参与者、建设者。“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富清说。(5月30日,人民日报)
现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人,他曾经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五个单位工作过,但从不以曾经的荣誉作为骄傲之本,邀功之令,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不忘初心,默默奉献于民。
上世纪60年代,他退役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三胡区任职。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张富清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他深入基层,同最穷、最困难的家庭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认同,很快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将党的声音传到了边远山区。
上世纪70年代,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择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为了修路,是他一边给粮田被占的农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社员一起肩挑背扛,身先士卒,参与修路大军。在他的感化之下,高洞片区终于修成了第一条公路,为当地村民的出现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为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一方面狠抓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的实际困难,想办法解决职工办公室和宿舍问题。坚守本职工作,紧跟国家部署,为企业出谋划策,积极组织放贷,既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且所放贷款没有一笔呆账。
张富清曾经战功显赫,但从未以此邀功请赏,而是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离休之后仍过着简朴的生活,一所简陋的屋子,几件普通的家具,他却甘之如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一个知足之人,一个甘于奉献之人,一个走到哪里亮到哪里之人,一个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之人,这就是张富清一辈子不忘初心的可贵之处。(文/韶华)
2019-06-03 15:19:56
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是张富清转业后的5个主要工作单位,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他是参与者、建设者。“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富清说。(5月30日,人民日报)
现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人,他曾经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五个单位工作过,但从不以曾经的荣誉作为骄傲之本,邀功之令,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不忘初心,默默奉献于民。
上世纪60年代,他退役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三胡区任职。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张富清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他深入基层,同最穷、最困难的家庭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认同,很快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将党的声音传到了边远山区。
上世纪70年代,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择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为了修路,是他一边给粮田被占的农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社员一起肩挑背扛,身先士卒,参与修路大军。在他的感化之下,高洞片区终于修成了第一条公路,为当地村民的出现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为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一方面狠抓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的实际困难,想办法解决职工办公室和宿舍问题。坚守本职工作,紧跟国家部署,为企业出谋划策,积极组织放贷,既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且所放贷款没有一笔呆账。
张富清曾经战功显赫,但从未以此邀功请赏,而是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离休之后仍过着简朴的生活,一所简陋的屋子,几件普通的家具,他却甘之如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一个知足之人,一个甘于奉献之人,一个走到哪里亮到哪里之人,一个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之人,这就是张富清一辈子不忘初心的可贵之处。(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