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15:58:29
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被工作群“圈”住了。泗洪县双沟镇组织委员田振元曾粗略统计过手机里的工作群,有几十个。“搞一次培训也建一个群,群多任务也多。”田振元说,“一个上午能收四五条工作通知,必须快速回复‘收到’,不然马上就会被‘@’。就算开车,我也习惯性地在等红灯的间隙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任务。(5月29日 新华日报)
笔者在基层办公室工作,负责公文收发。为了不漏掉一个通知、文件,加入了上级相关局各股室、政府建立的相关工作群有60多个,在办公室时电脑上消息不停的“闪烁”,外出时打开手机满满的“99+”,整日应“群“不暇。工作群给大家的交流带来便利,但过多的工作群则给使用者带来负担,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确实该减该治,把不必要的群解散,让基层工作人员的群瘦身;管理好必要的工作群让群为工作带来便利而不是负担,把减群作为基层减负的一个微观切入点来落实。
建群少交叉,撤群少打扰。有的机关股室负责多项工作,考虑到基层是不同的人在负责具体业务,就分业务建立群,结果就出现一个股室建立多个群,工作到对口了,业务交流也方便了,但对于基层负责公文的人员却苦恼了,害怕某方面的工作通知收掉了因此逢工作群必加,出现“群臃肿”、成为“群奴隶”。近期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对“可建可不建”的工作群坚决撤除,对“一事一群”和“一事多群”的严格精简整合,能撤就撤,能并则并,尽量减小群存量,减少群干扰。
通知少漫飞 ,收到少回复。有的领导,害怕基层收不到通知,因此通知漫天发。公文系统发了,害怕办公室人员未及时收文交办,贻误工作,又在自己所在的工作群满发,导致同一文件漫天飞舞,形成消息轰炸。有的领导再“@所有人,收到请回复”,结果满屏“收到”,形成刷屏,害得后来的人还得一个群一个群地慢慢爬楼梯一探“究竟”,等你累得手软全部爬完才发现竟然“相同”。对于上级相关通知、文件,都从公文系统中流转,把文件在公文系统中发出来了,如果是急件再在工作群中提醒下经办同志处理,完全没必要什么都“收到请回复”。其实基层收没收文在公文系统中是一目了然的,完全不必在群中漫天轰炸,也可使爆屏的“收到”熄火。
留痕少作秀 ,工作少晒照。 “不知什么时候起,工作群由以前单纯的发布工作、会议通知,变成了晒照片、晒政绩的地方。” 如果说“群”多是上级给基层带来的负担,是形式主义,那么在群里“秀工作、晒照片”则是领导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有的领导不下基层,就爱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要求下属工作留痕拍照片发到群里,在手机上看职工晒的“工作照”,将工作群变成了“留痕群”;有的下属为了迎合领导口味、换取领导表扬,整日在工作群里不断晒“下乡照”“加班照”,将工作群变成了“秀工作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领导喜欢看内容重形式,那么群里肯定有看不完的“闪烁”。工作群是用来发布工作的而不是秀工作的,领导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监督检查要务实,多到办公室转转,亲自看看职工到底在干啥,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向群众了解职工下乡帮扶成果。
虽然有些工作群变形变味了,但不可否认工作群有便捷、互动、无纸化等优势,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精简不必要的群,让群数量“瘦身”;要对必要的工作群加强监督,加强管理,“不必发群的不发”,让群内容“瘦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整治线上四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 合江县参宝镇中心小学校 赵元德
2019-05-31 15:58:29
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被工作群“圈”住了。泗洪县双沟镇组织委员田振元曾粗略统计过手机里的工作群,有几十个。“搞一次培训也建一个群,群多任务也多。”田振元说,“一个上午能收四五条工作通知,必须快速回复‘收到’,不然马上就会被‘@’。就算开车,我也习惯性地在等红灯的间隙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任务。(5月29日 新华日报)
笔者在基层办公室工作,负责公文收发。为了不漏掉一个通知、文件,加入了上级相关局各股室、政府建立的相关工作群有60多个,在办公室时电脑上消息不停的“闪烁”,外出时打开手机满满的“99+”,整日应“群“不暇。工作群给大家的交流带来便利,但过多的工作群则给使用者带来负担,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确实该减该治,把不必要的群解散,让基层工作人员的群瘦身;管理好必要的工作群让群为工作带来便利而不是负担,把减群作为基层减负的一个微观切入点来落实。
建群少交叉,撤群少打扰。有的机关股室负责多项工作,考虑到基层是不同的人在负责具体业务,就分业务建立群,结果就出现一个股室建立多个群,工作到对口了,业务交流也方便了,但对于基层负责公文的人员却苦恼了,害怕某方面的工作通知收掉了因此逢工作群必加,出现“群臃肿”、成为“群奴隶”。近期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对“可建可不建”的工作群坚决撤除,对“一事一群”和“一事多群”的严格精简整合,能撤就撤,能并则并,尽量减小群存量,减少群干扰。
通知少漫飞 ,收到少回复。有的领导,害怕基层收不到通知,因此通知漫天发。公文系统发了,害怕办公室人员未及时收文交办,贻误工作,又在自己所在的工作群满发,导致同一文件漫天飞舞,形成消息轰炸。有的领导再“@所有人,收到请回复”,结果满屏“收到”,形成刷屏,害得后来的人还得一个群一个群地慢慢爬楼梯一探“究竟”,等你累得手软全部爬完才发现竟然“相同”。对于上级相关通知、文件,都从公文系统中流转,把文件在公文系统中发出来了,如果是急件再在工作群中提醒下经办同志处理,完全没必要什么都“收到请回复”。其实基层收没收文在公文系统中是一目了然的,完全不必在群中漫天轰炸,也可使爆屏的“收到”熄火。
留痕少作秀 ,工作少晒照。 “不知什么时候起,工作群由以前单纯的发布工作、会议通知,变成了晒照片、晒政绩的地方。” 如果说“群”多是上级给基层带来的负担,是形式主义,那么在群里“秀工作、晒照片”则是领导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有的领导不下基层,就爱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要求下属工作留痕拍照片发到群里,在手机上看职工晒的“工作照”,将工作群变成了“留痕群”;有的下属为了迎合领导口味、换取领导表扬,整日在工作群里不断晒“下乡照”“加班照”,将工作群变成了“秀工作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领导喜欢看内容重形式,那么群里肯定有看不完的“闪烁”。工作群是用来发布工作的而不是秀工作的,领导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监督检查要务实,多到办公室转转,亲自看看职工到底在干啥,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向群众了解职工下乡帮扶成果。
虽然有些工作群变形变味了,但不可否认工作群有便捷、互动、无纸化等优势,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精简不必要的群,让群数量“瘦身”;要对必要的工作群加强监督,加强管理,“不必发群的不发”,让群内容“瘦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整治线上四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 合江县参宝镇中心小学校 赵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