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14:17:41
徐家祠村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 2公里,幅员面积 6.5平方公里。辖 8个村民小组,共1181 户3556 人,耕地面积 2476亩,林地面积6254亩,村支柱产业为蔬菜。全村贫困户69户,贫困人口139人,贫困发生率 3.9%。徐家祠村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长久以来一直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留不住、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特色产业不突出、村民收入较低等问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九支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激活资源要素,推动徐家祠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018年,徐家祠村在实现整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280万余元、纯利润20万元新增长的同时,推动道路等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新资源,为各村乡村振兴探索了新经验。
——因地制宜,集思广益,探寻致富之路
一是对内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自2017年起,村社干部们走村入户调查了解,听取收集村民关于本村长远发展、脱贫致富的意见建议,大家最终就花椒种植产业项目达成一致意见。二是对外招商引资,争取项目。村两委主动联系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由村两委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对接,邀请花椒种植方面的专家到徐家祠村进行考察,形成发展花椒产业的可行性报告,争取项目落地。三是调研考察,学习经验。为了搞好花椒的种植,村两委到重庆江津先锋村有名的花椒基地进行现场考查、购买种苗,并与当地有经验的花椒种植大户学习基本的种植知识。由此,拉开了徐家祠村乡村振兴、共同脱贫致富的序幕。
——齐心协力,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组建施工队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2014年村上组织成立了一个施工队伍,从事建筑、运输等工作,从而盘活了村集体经济,为本村人员就近就业、提高收入创造良好机会,也为全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希望。二是投入建设花椒基地,带动村上6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花椒基地已投资100余万,土地流转600亩,涉及徐家祠村8个社,本村村民在花椒基地进行管护工作,工资按月结算,100元/人/天。三是产业合作,鼓舞干劲。村两委积极协调,与江津先锋村花椒基地最大种植专业户达成合作,采取“种植—产出—销售”链条服务方式,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四是积极引进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定期对基地进行种植、管护、采摘指导,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
——多管齐下,增强活力,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村“两委”采取市场化方式,对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土地、林地等资源,实行委托流转,将分散或闲置土地集中并改良后统一向合作社、规模大户等发包,最大限度挖掘各村资源潜能。二是通过土地流转,将近100亩闲置的土地资源整体承包给返乡农民工,发展西瓜基地。2018年,西瓜基地总收入80余万,村集体获管理费8000余元。三是盘活集体资产,把“固定资产”变成“现金收入”。2018年建成的徐家祠村党群服务中心,附属地下仓库约340平方,属村固定资产,统一交村级集体经济持有和管护。目前租用给个体老板作为仓库使用,每年村集体收入10000元。
——政策引导,规范管理,推进持续发展。
依托毗邻贵州、劳动力充裕的优势,成立“村集体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接赤水市区、九支镇内以及附近乡镇建筑劳务需求,在带动群众就业的同时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一是决策管理“规范化”,建立公司会议制度,每月组织董事会成员、党支部委员、群众代表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公司业务及发展规划。二是日常管理“公司化”,配套议事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等管理制度,引进两名自然人股东兼任副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行管理。三是业务人员“专业化”,聘请管理人员4名,技术员工6人,劳务人员122人,配备了各类工程设备10台。2018年,徐家祠村集体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营收280余万元,帮助10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
冯吉
2019-05-30 14:17:41
徐家祠村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 2公里,幅员面积 6.5平方公里。辖 8个村民小组,共1181 户3556 人,耕地面积 2476亩,林地面积6254亩,村支柱产业为蔬菜。全村贫困户69户,贫困人口139人,贫困发生率 3.9%。徐家祠村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长久以来一直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留不住、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特色产业不突出、村民收入较低等问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九支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激活资源要素,推动徐家祠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018年,徐家祠村在实现整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280万余元、纯利润20万元新增长的同时,推动道路等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新资源,为各村乡村振兴探索了新经验。
——因地制宜,集思广益,探寻致富之路
一是对内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自2017年起,村社干部们走村入户调查了解,听取收集村民关于本村长远发展、脱贫致富的意见建议,大家最终就花椒种植产业项目达成一致意见。二是对外招商引资,争取项目。村两委主动联系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由村两委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对接,邀请花椒种植方面的专家到徐家祠村进行考察,形成发展花椒产业的可行性报告,争取项目落地。三是调研考察,学习经验。为了搞好花椒的种植,村两委到重庆江津先锋村有名的花椒基地进行现场考查、购买种苗,并与当地有经验的花椒种植大户学习基本的种植知识。由此,拉开了徐家祠村乡村振兴、共同脱贫致富的序幕。
——齐心协力,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组建施工队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2014年村上组织成立了一个施工队伍,从事建筑、运输等工作,从而盘活了村集体经济,为本村人员就近就业、提高收入创造良好机会,也为全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希望。二是投入建设花椒基地,带动村上6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花椒基地已投资100余万,土地流转600亩,涉及徐家祠村8个社,本村村民在花椒基地进行管护工作,工资按月结算,100元/人/天。三是产业合作,鼓舞干劲。村两委积极协调,与江津先锋村花椒基地最大种植专业户达成合作,采取“种植—产出—销售”链条服务方式,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四是积极引进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定期对基地进行种植、管护、采摘指导,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
——多管齐下,增强活力,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村“两委”采取市场化方式,对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土地、林地等资源,实行委托流转,将分散或闲置土地集中并改良后统一向合作社、规模大户等发包,最大限度挖掘各村资源潜能。二是通过土地流转,将近100亩闲置的土地资源整体承包给返乡农民工,发展西瓜基地。2018年,西瓜基地总收入80余万,村集体获管理费8000余元。三是盘活集体资产,把“固定资产”变成“现金收入”。2018年建成的徐家祠村党群服务中心,附属地下仓库约340平方,属村固定资产,统一交村级集体经济持有和管护。目前租用给个体老板作为仓库使用,每年村集体收入10000元。
——政策引导,规范管理,推进持续发展。
依托毗邻贵州、劳动力充裕的优势,成立“村集体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接赤水市区、九支镇内以及附近乡镇建筑劳务需求,在带动群众就业的同时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一是决策管理“规范化”,建立公司会议制度,每月组织董事会成员、党支部委员、群众代表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公司业务及发展规划。二是日常管理“公司化”,配套议事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等管理制度,引进两名自然人股东兼任副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行管理。三是业务人员“专业化”,聘请管理人员4名,技术员工6人,劳务人员122人,配备了各类工程设备10台。2018年,徐家祠村集体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营收280余万元,帮助10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
冯吉